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协会培训 >

长虹等离子项目现金流持续转正

编辑:janny 2013-07-09 09:02:46 浏览:1010  来源:

    7月2日晚间,长虹发布了自己的半年度业绩预增预告, 2013年1-6月份预计长虹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超过2.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以上,长虹将纯利润增加的原因归结为报告期内,公司主业发展势头良好,综合经营实力不断加强,销售及盈利持续增加。

  长虹的业绩改善给市场带来惊喜。事实上,自2012年长虹进行了大幅的业务重整之后,其发展就被众多业内人士看好。

  四川长虹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9.8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加39.91%。而在去年年底至今,长虹等离子项目的现金流持续为正。在长虹的产业布局中,投资最大的项目就是虹欧等离子面板项目,而作为长虹零部件产业集团最为关键的业务,虹欧从2009年投产后一直处于不盈利的状态,这也成为资本市场对于拥有部分虹欧股权的四川长虹估值偏低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长虹在多项重点产品的成本上都有了很大降低。长虹多媒体产业集团副总经理税建介绍,长虹在2012年做的很多工作,在2013年开始了开花结果。如长虹前年投资成立的长虹光电公司,专门做模组产业。在一体机方面,长虹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这些工作推进的最直接成果就是让长虹整个产品的毛利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如长虹的低端产品,“现在的竞争力就非常强,运营都处在盈利状态”。而在之前,长虹的低端产品曾长期亏损。

  除此之外,虹欧等离子项目之所以能够实现正现金流,是因为长虹等离子屏的良品率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另外,一些新的产品革新方式也都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业务模式上,税建表示,在2012年的时候,长虹的“整个结构,包括营运模式都进行了转型”。长虹以前的盈利基础更多的是依靠PDP的带动,PDP整机作为长虹独有的一条产品线,在价格竞争力上,在盈利支撑上,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2012年PDP销售的下滑,长虹开始积极开拓液晶彩电领域。与友达等液晶面板生产商建立了产业联盟,建立模组工厂都是积极进军液晶的标志。

  据介绍,四川长虹彩电业务今年全面发力,全年目标为国内外销量突破1000万台,比去年700多万台的销量增长超过40%,其中液晶电视约占85%,等离子电视占15%,同时智能电视占比至少达到50%以上,即智能电视绝对出货量今年将比去年增加一倍。另外,公司实行全球一体化运作,加大美国、拉美及欧洲市场的拓展,今年彩电海外销售目标将力争同比增长80%-100%。

  如今的长虹产品战略开始走主推LED液晶彩电,同时跑量PDP彩电的道路。其中一款50吋PDP产品销售价达到了2999这样一个极具竞争力价格,从而在市场上取得很大成功。

  为了提升等离子的盈利能力,今年,长虹调整了等离子产品结构,只做51吋产品,保证全年拉通生产,提高边际经济效益,同时今年长虹自主研发的等离子屏核心技术PDC(逻辑控制芯片)芯片已实现量产,实现了进口替代,仅按年产100万台PDP模组计 算,可实现年降本1500多万元。

  税建坦言,随着长虹光电公司在液晶模组和整机一体化制造项目的推进,LED电视的成本在不断降低,今年一季度很多新品毛利率达到40%,加上海外市场管理架构调整后对自有品牌的发力,多媒体2013年彩电出货量有望首次突破千万台的门槛并大大改善盈利情况。

  除了彩电业务的强势发力,以空调和冰箱为主的白电业务也是保证四川长虹业绩快速回升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公司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华意压缩和美菱电器今年也都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一季度,华意压缩实现营业收入19.76亿元,同比增长49.4%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75.68万元,同比大增586.94%;同期美菱电器实现营业收入23.86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87.78万元,同比增幅为18.12%。

  面对日益改善的业绩,山西证券发表长虹的研究报告认为,“业务深度整合,协同效应明显。2011年开始,公司对相关业务进行洗牌,经过去年的深度整合,目前相关产品的产业链已逐步进入正轨,从研发、生产、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互相协同,形成互补效应。”因此,长虹的业绩拐点已经出现。

  目前,四川长虹正加快智能战略的落地,5月份以来,公司已有一大批黑、白电的智能终端产品投放市场。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海中表示:"长虹将在今年推进商业模式的创新。长虹智慧家庭产品体系和白电智能项目将成为业绩增长亮点。"

  市场人士指出,四川长虹在加快旗下黑电、白电及IT分销业务转型升级,和推进智能战略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效益将逐步体现于业绩的回升。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