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月12日报道,许多人都在讨论可穿戴设备,即便是中国的低成本小型设备生产商也已准备进军这一行业了。分析认为,中国品牌——如中兴、华为将推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增长。
Canalys的最新研究显示,今年“智能手环”发货量可能会超过800万件。“智能手环”可戴在手腕上,能像智能手机那样运行应用软件。Canalys预计,2015年这个新生市场的发货量将增长两倍,达到2300万件,到2017年发货量将进一步增至4500万件。
“智能手环”的品种包括三星电子、索尼、Pebble等公司现有的智能腕表产品,但不包括不能运行应用软件的手环类设备。为更加直观的说明上述预期发货量的规模,可以参考比较一下苹果公司的iPhone销量数字:在截至2013年12月28日的财季中,该公司售出5100万部iPhone。
Canalys分析师马特(Daniel Matte)称,该机构预计苹果今年将推动智能手环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他对今年这一市场的预期基于一个假设,即苹果和谷歌都将推出智能手环设备,而三星将发布去年推出的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后续产品。
除了预计大品牌将推出的新设备之外,马特认为,中国品牌的进入也将推动这一市场的增长。华为上周表示,计划在本月晚些时候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移动通讯大会电信展上推出一款类似手环的设备。中兴通讯也计划在第二季度推出一款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的热潮在今年1月初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者电子展上就已见端倪。在此次年度电子产品盛会上,展出的可穿戴设备足以覆盖一个人的全身。
Canalys最新的前景展望较去年7月发布的上一份报告更加乐观,尽管这家研究公司当时对该类产品的定义略有不同,该公司当时使用的名称是“智能手表”,而不是“智能手环”。Canalys当时预计2014年智能手表的发货量将超过500万件,2012年的发货量约为33万件。
尽管预计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但与智能手机市场相比,其规模仍然很小。根据研究公司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去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发货量约为10亿部。多数消费者还不急于购买另一款可以戴在手腕上的智能设备。
马特预计,今后大品牌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功能将是帮助用户监控健康状况。他表示,健保消费将成为推动可穿戴设备发展的主要动力。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