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市场行情 >

传统大屏如何确保其系统安全性

编辑:admin 2014-06-17 10:42:23 浏览:826  来源:中华液晶网

  把大屏系统,天然的看成是一个“安全”的存在,已经不合时宜。虽然,大多数单位拥有这样的系统,并主要服务于“安全性”的工作。但是随着,基于通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的、更简单易用的大屏应用系统的快速发展,更安全和更易用已经成为一个“交集问题”!

  传统大屏系统是缺乏“安全设计”的,尤其是缺乏“信息安全设计”。但是,传统大屏系统、10年前的大屏系统,又的确具有天然的安全性能。

  从大屏系统的外围看,传统的摄像头和影像数据传输,均采用专用设备和专用标准。近距离的用同轴电缆,远距离的用光纤;介质上传输的都是标准视音频信号、基本都是实时码流;数据采集和传输过程,主要是对信号的强弱做出处理、并预防各种干扰和简单加密,基本没有“业务性”的信息流传输。这样的过程,导致即便是终端和传输网络被破坏,或者植入其它设备,产生的安全威胁也是有限的:就像很多电影中看到的,用假的影像资料,覆盖真实的信息——而不会出现整个系统灾难性的入侵。

  从大屏系统的核心显示看,从处理器、切换器到大屏幕单元,主要设备亦以专用设备为主。甚至,看似功能相似的设备,不同厂商之间都无法兼容。这些设备所能实现的功能比较单一、设备中基于软件的功能更是非常少。甚至大量采用纯硬件设计,任何基于信息传输的软件攻击,都很难找到突破点。同时,大屏幕显示设备所在的场地、应用环境、接触人员是相对封闭的。也能有效阻止各种破坏性行为。

  从大屏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功能看,早期大屏系统几乎就是一个“复杂”的显示器。不涉及互动、多级联动、对外信息交互等新兴功能。系统的操作人员、应用业务、接触人员相对高度固定。另一方面,大屏系统的应用功能更简单,也使得对这个系统的破坏、攻击和控制的“灾难”影响更小、灾难恢复更容易。大屏系统也不易成为主要的“信息暴恐”的锁定目标。

  因此,传统大屏系统的安全是建立在“设备、技术和应用”更为“原始”的基础上的。这种所谓的“原始安全性”,自然会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大屏系统应用价值的提升、应用普遍性的增加,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