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市场行情 >

鸿海郭台铭吐槽被夏普骗了错过入股最佳时机(2)

编辑:admin 2014-06-25 12:08:39 浏览:52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1] < color=#ff0000>[2]

  

  夏普起死回生 鸿海想再入股

  2013年3月26日,是鸿海入股夏普意向有效期的最后一天,夏普没有收到鸿海的资金。

  通过“多元化合作”的策略,夏普避免了“卖身”鸿海的命运,业绩迎来转变契机,尽管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中。

  2012财年(截至2013年3月),夏普销售额24785亿日元,比上年增加227亿日元;净利润为-5453亿日元,连续两年巨亏,并刷新夏普成立百年以来的最高亏损纪录。

  沉重的债务也让人窒息。2013年6月,夏普有3600亿日元的联合银行贷款到期;2013年9月,夏普要偿还2000亿日元可转换的公司债;2014年3月,300亿日元普通债券到期;2014年9月,1000亿日元普通债券要偿还。

  幸好债务银行伸出援助之手。三菱、瑞穗两家日本银行,同意夏普的贷款延期至2015年偿还,还同意追加融资额度1500亿日元。作为条件,2013年6月25日起,三菱、瑞穗两家银行各有一名代表进入夏普董事会;同时,高桥兴三成为夏普新任董事长。

  夏普终于“起死回生”。2013财年(截至2014年3月)营业收入29271亿日元,同比增长18.1%;净利润115亿日元,实现“V形”逆转,扭亏为盈。

  曾经是夏普亏损“重灾区”的液晶业务,变成夏普最大利润来源。2013财年,夏普液晶面板业务收入9910亿日元,同比增长17%;液晶业务的经营利润,从2012财年的亏损1389亿日元,变为2013财年的赚415亿日元。

  今年夏普进入“再成长”阶段,预计2014财年营业收入30000亿日元,微增2.5%;净利润300亿日元,实现2.6倍的成长。液晶业务仍是“生命线”,预计2014财年收入增至10000亿日元,占总收入三分之一;营业利润增至550亿日元,接近总营业利润的一半。

  而IGZO(氧化铟镓锌)技术则是夏普最值钱的“家底”。夏普计划到2014财年年底,高分辨率面板在夏普面板总销量中的占比超过八成。其中,IGZO液晶面板的销售收入,2014财年下半年将是2013财年上半年的9倍。

  郭台铭又心动了。他最近说,仍想与夏普合作,如果高桥同意鸿海以股票市值购得夏普股权,“我明天就可以出资”,并保证夏普两年内变成优秀的企业。

  群智咨询副总李亚琴认为,群创虽是全球最大的4K电视面板供应商,但在中小面板上相对较弱。未来几年,中国大陆多条8.5代液晶面板线将陆续量产。随着中国大陆面板新势力抬头,台湾面板业将受到直接冲击。“郭台铭已经感到压力,要未雨绸缪,提升在高附加值中小尺寸面板上的实力。”而IGZO的吸引力在于高分辨率、低成本。

  鸿海筹码减少 夏普淡对叫板

  然而,对于郭台铭此次借日本媒体“叫板”,夏普淡然面对,官方回应“不予置评”。

  夏普对鸿海的依赖正在减弱。根据今年5月12日夏普公布的中期经营计划,夏普液晶面板业务扩大与重点客户的合作,2012财年重点客户6家,2013财年增至15家,预计2014财年将进一步增加至19家。

  Display Search中国区研究总监张兵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夏普下游主要的客户中,除了夏普自己,第二大客户是三星。三星采购夏普面板的数量,2011、2012年不多;在入股夏普后的2013年明显增加,每季有100万片。鸿海旗下的富士康排第三。

  鸿海的筹码减少,还在于代工份额下滑。张兵说,富士康过去两年代工业务没有太大变化,因为一线彩电品牌没有把系统组装放出来,只放了三成代工量。鸿海的彩电代工业务以日系品牌为主,而日系品牌在全球彩电市场中的总体份额萎缩。再加上,鸿海自主品牌“睿侠”电视、自主渠道“万马奔腾”,拓展市场的计划均遭受挫折。

  “但鸿海仍然是夏普面板重要的‘出海口’之一,每年彩电代工量达到800万~900万台,其大尺寸面板来自夏普十代线。”张兵认为,鸿海能否重新入股夏普,要看鸿海是否有新增的面板消化能力。

  Display Search分析师吴荣兵直言:“鸿海还是想要夏普的IGZO技术,可能双方在谈判当中,这块技术目前最强的还是日本厂。但是,夏普不会把IGZO技术给鸿海。2011、2012财年,夏普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转让IGZO技术,现在业绩回升,可能性更小。”

  中华液晶网总编张新岗分析说,“夏普与鸿海合作多年,夏普获益更大,得到资金和出海口,而鸿海没有达到主要目的。郭台铭一是想拿到面板厂的主导权;二是想拿到夏普的技术。他想以最小的代价拿到控制权,结果落空。”

  另一分析师指出,鸿海已经错过了投资夏普的最佳时机,因为夏普在获得高通和三星投资之后财务状况已有所好转。

  不过,来自苹果的订单,也许是不错的诱惑。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分析师估计,鸿海年收入的将近一半来自苹果公司的订单。但由于苹果公司寻求为扩大后的产品组合增加零配件供应商,鸿海一直在努力使业务和客户基础多样化。

  KGI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池表示,由于夏普是苹果iPhone手机显示屏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所以入股夏普将有助于鸿海提升与最大客户苹果公司讨论生产订单价格时的议价能力。

  中国大陆面板新军,将是夏普、鸿海共同面对的挑战。李亚琴认为,在全球面板五强三星、LG、群创、友达和夏普中,郭台铭最恨韩厂,曾欲“联日抗韩”;与友达在台湾直接竞争;夏普几乎是群创寻找“技术外援”的唯一选择。而今年京东方合肥8.5代线量产后,京东方将有可能超越夏普,成为全球第五大面板商。

  “未来关键看夏普的市场表现,夏普主业仍为液晶,但面板业很难连续三年盈利。”张新岗说。而李亚琴估计,鸿海与夏普今后很难再有资本和股权合作,技术合作的可能则存在。

  

[1] < color=#ff0000>[2]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