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市场行情 >

2014年国内彩电业面临四个“收缩”

编辑:admin 2014-07-02 09:45:57 浏览:587  来源:中华液晶网

  2014年,国内彩电市场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具体情况可用四个“收缩”来概括。

  第一, 总体市场规模收缩。上半年,彩电市场销量2000万台,同比降近9%。导致彩电市场销量萎靡的原因主要是,去年6月截止的节能补贴,透支市场;彩电市场缺乏革新性的技术进步;液晶彩电平均使用寿命长于传统电视机;以及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

  第二, 产品单价下降,利润下滑。从近3年的彩电市场来看,彩电整体利润率持续下滑,2012年为2.8%,同比下滑2%,2013年利润率为1.9%,同比下滑9%。导致彩电产业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主要是:面板产品均价下降,终端产品均价被迫下降;市场缺乏创造性价值的新品拉动;互联网电视产生的价格战;智能和4K技术成熟导致相应产品均价下滑、利润降低。虽然,过去数年智能、3D、4K等新品和大尺寸产品渗透率一直上升,但是这些新品所起到的价格和利润拉升效应,难以弥补以上多条的价格和利润下滑压力。有分析认为,2014年彩电行业,终端产品主业,扣除各种补贴和优惠外,实质亏损的企业,将多余此前三年。

  第三, 彩电产品“想象空间”萎缩。上半年智能电视渗透率为56%,50英寸以上电视渗透率为24%,UHD渗透率为10%。其中,同比2013年,UHD电视供应型号数量增长了近10倍,均价下滑则超过半数——其中,市场销量巨大的产品,多是低价格产品。这些数据表面上似乎说“新技术产品加速普及”,理应是利好消息,但是实质却恰恰相反:智能、4K、大尺寸和3D产品都已经进入普及成熟期、甚至后普及阶段,而新的,可能接过以上新技术产品“创新大棒”的OLED电视则产业进程缓慢。这将导致未来数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内,彩电市场除了“价格下降”外很难再有“全新概念产品”吸引消费者。这对于处于量价齐跌中的彩电产业是很不幸的消息。

  第四, 彩电产业“定价空间”萎缩。从2012年到2014年的3年时间内,电视机平均尺寸分别为37、40、42,价格平均单价分别为3479元、3576元、3456元。这些数据可以看成是彩电均价下滑的体现,但是结合大尺寸产品销量增长、以及2013年均价的拐点现象、今年互联网电视加强放量来分析,更能体现彩电产品“初始定价”的下滑。导致这一变化的核心原因是乐视、小米的“成本定价”产品开始放量;2014年电商渠道、互联网电视销售占比将大幅提升。以上两点,将打破原有彩电产业的价格体系,最核心的变化是,同一型号产品上下市时的价格差异将更为缩小。彩电企业的定价空间萎缩、定价权透明化,将导致彩电企业潜在的新品利益受损,同时也弱化彩电产业“优惠销售”的实现能力。这种变化将是长期的,并考验企业对市场规律、消费需求的把握,尤其是将考验彩电企业的成本内控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说2014年彩电产业上半年内销数据“难有一个好消息”。唯一值得庆祝的,4K销量比的提升,还是建立在“廉价”产品之上。种种信息表明,未来1到2年,彩电产业对海外市场的倚重将增强。在国内市场萎靡的背景下,强化海外市场将是彩电整机产品的整体趋势。同时,依托智能化,强调平台和运营价值,也可能为彩电企业创造崭新的“盈利模式”。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