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市场行情 >

郭台铭细解与夏普旧怨内幕:鸿海44亿增资计划搁浅(1)

编辑:admin 2014-07-03 12:07:40 浏览:594  来源:时代周报

  

< color=#ff0000>[1] [2]

  

  “日本人觉得我不诚实,但不诚实的是夏普。” 6月18日,在“鸿夏恋”告吹整整一年零三个月后,鸿海精密(下称鸿海)董事长郭台铭突然重提旧事,自爆“鸿夏恋”破局始末,更悉数抖落与夏普商业合作上的诸多细节。

  在郭台铭看来,鸿海在夏普遭遇百年危难时临危救困,换来的却是夏普转投三星的“反戈一击”。“我被夏普骗了。”这位统领着全球最大代工制造工厂的掌门人谈及整个事件的全过程时,言辞显得气愤难平。

  很明显,郭台铭始终还是对这位昔日“最佳盟友”夏普念念不忘,心有不甘。

  郭台铭指出,三星和高通后来都是在夏普股价最低点时出资的,为何只要求自己要以最高价投资,这样做并不合理。尽管如此,郭台铭仍难掩寻求技术合作上的渴求。“如果夏普同意鸿海以股票市值购得股权,明天就可以出资”。

  而据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前,郭台铭在面板布局上一直野心勃勃,但他想要的技术仍未到手。在过去的合作中,郭台铭一直是扮演着主动出击的角色,这一次公开叫板,也是为了打破僵持多时的局面,向夏普施压,希望能够重启入股事宜。

  只不过,时移世易。两年前,鸿海向夏普抛出的橄榄枝,曾经是夏普生死攸关的救命稻草,但如今,夏普已经迈过了成立百年以来最大的重创,去年业绩扭亏为盈。换句话说,夏普对鸿海的依赖症已经减弱。错过最佳入股时机的鸿海,意欲再续前缘,恐怕已经丧失最佳话语权。

  鸿海重掀旧怨

  “鸿夏恋”一波三折,即便在“婚约失效”一年以后,依旧剪不断,理还乱。

  近期,郭台铭在接受海外媒体专访时首次开腔表态,称“当时鸿海与夏普谈合作,是夏普诓骗了我”。一石激起千层浪。择此时机自爆被骗过往的郭台铭,引来了外界的诸多联想。

  事实上,早在两年以前,苦追夏普已久的郭台铭,曾有入主夏普的绝妙良机。彼时,夏普正经历自1912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年度亏损,业绩陷入泥潭。截至2012年3月的2011财年,夏普净亏损约2900亿日元,合计共达38亿美元。

  对于出资夏普的决策敲定,据郭台铭回忆称,“只用了短短一周时间。”

  2012年3月21日,郭台铭飞赴夏普进行协商,在夏普高层的要求下,仅在一周后的27日访日时,就火速签订了合作同意书。据此协议,夏普方面以每股550日元向鸿海出售约9.9%的股份,从而以获取鸿海669亿日元(约合44亿元人民币)的增资,鸿海将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合约完成期限为一年。

  孰料,刚签完协议不久,夏普的股价便自4月起一路狂泻,最低潮时每股还不到200日元。这一来,此前的收购协议令鸿海面临巨额的账面亏损,夏普股价产生剧烈波动,鸿海自然不愿再以每股550日元的高价入股。

  然而,更令郭台铭头疼的是,3月份夏普方面出面谈判的高层因业绩而下课,夏普由原常务执行董事奥田隆司接棒。而鸿海对于重新定价的期盼,则遭到奥田隆司的“黑脸”反对。在2012年6月份的股东大会上,奥田隆司拒绝了鸿海提高持股比率及增派董事的要求。

  郭台铭透露,当年的8月3日,夏普的前高层曾在东京向郭台铭表示,愿意让鸿海以市价购入9.9%的股权,对此,郭台铭声称手握录音存证,奥田隆司上台后将之全盘推翻,这令他非常震惊。

  于是,由于未能解决合作方面的分歧,在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与较劲后,2013年3月26日,两方最终宣布合作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郭台铭近期频频接受了多家日本媒体采访,并强调自己在帮助夏普扭转经营形势时所取得的成功,其本人对日本的尊重以及在丰田、松下和索尼等公司工作的导师对他的帮助。

  这被媒体解读为,郭在极力争取日本媒体及投资者的支持,以便向夏普施压,获得成功投资的筹码。

  记者就鸿海方面的炮轰致电夏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对方向记者表示,对于鸿海的公开指责,不作任何评论。

  中华液晶网总编张新岗分析称,郭台铭在面板布局上一直野心勃勃,但他想要的技术仍未到手。在过去的合作中,郭台铭一直是扮演着主动出击的角色,这一次公开叫板,也是为了打破僵持多时的局面,向夏普施压,希望能够重启入股事宜。

  

< color=#ff0000>[1] [2]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