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于医疗的可穿戴设备在2012年有着一个4.2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预计到了201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人民币,到了2017年将接近50亿元人民币。
ABI说,2012年约有3000万可穿戴设备应用于医疗电子领域,比2011年上升37%。
可穿戴设备是下一潜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在智能手机的研发连接传感硬件之后。
虽然两三年前很少人听说过可穿戴设备,但是现在可穿戴设备正逐步走向我们的日常生活。3月份,3大信息技术巨头——英特尔、谷歌和Facebook——同时宣布投资可穿戴设备。在中国,小米科技和腾讯控股已经进军可穿戴领域。
在中国,第一次接触的可穿戴设备可能是苹果的iPod。iPod有着Nike+功能(2006年公布的)。耐克推介配有可穿戴设备的运动鞋Air Zoon Moire,为锻炼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竞技场。在2010年,谷歌为它的智能眼镜申请专利,同年,耐克推介Nike+Running应用。应用连接Twitter和Facebook,从而把跑步和社交活动联系起来。在中国,耐克正和微博及微信合作。
不少中国公司也在投资可穿戴设备。最近,小米推介可以监测呼吸和睡眠的智能手环,而腾讯也公开了旗下的健康手环。据估算,中国市场上有超过10款国内制造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包括智能体温计、智能手环和智能血氧计。
应用软件成为连接可穿戴硬件用户群的重要平台。Dayima.com已经通过和医院及保险公司的合作提供增值医疗服务。
目前有两种类型的可穿戴设备公司尝试医疗保健领域的产品:一类是创新公司。创新公司可以吸引风险投资但是长期生存的机会微乎其微。另一类是传统企业。传统企业专注于工业化和定向型可穿戴设备,并考虑投资是否可以赚钱。
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尚未确定。大多数相对低端的智能手表和手环定价有低于100元人民币的,也有高于1000元人民币的。大多数高端产品由科技公司制造,有着连接智能手机的智能手环功能。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