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市场行情 >

解析等离子何以得到如此悲惨的下场

编辑:admin 2014-12-05 13:29:09 浏览:844  来源:中华液晶网

  时不利兮骓不逝。“等离子大有可为”这幅美好愿景,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辉煌已不再;随着全世界最后一个等离子电视厂商长虹的资产剥离,彻底恨别历史舞台,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外行看液晶,内行看等离子”,这是彩电圈曾经流传甚广的一句话。等离子可视角度大,亮度均匀性好;暗场动态范围大、图像层次感丰富;图像拖尾时间小,动态清晰度高;色彩还原能力好,显示色彩自然。这些先天优势曾让无数发烧友技术控为之惊叹,当初也让不少电视厂商断定,在激烈的平板电视市场之争中,等离子始终将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好技术并不一定意味着就能决胜江湖。当年曾与液晶电视分庭抗礼的等离子电视阵营如今早已分崩离析,拥有技术优势的等离子究竟为何会被玩死?

  曲高和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以日系厂商为首的等离子联盟亲手断送了自己前进的命途。

  想当初,押宝支持等离子产品研发的包括松下、日立、先锋等巨头,而韩国三星和LG则是采取液晶、等离子并重的发展策略。不过,在市场地位仍占据上风的时候,这少数几家掌握等离子制造技术的电视玩家,却并没有利用大规模生产建立起更大的规模与成本优势,反而固步自封,做出了最致命的错误选择,即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牢牢垄断等离子技术及上游面板资源,整个产业链完全拒绝向其他厂商开放分享。即便是同属日系等离子阵营的索尼、东芝等成员,也未能获得更好的上游资源,更遑论韩系、台系与国内一众厂商了。

  这样一来,无奈投奔液晶门下的厂商越来越多,市场份额亦逐步向液晶电视倾斜。

  由于厂商的垄断,等离子产品始终无法大量普及,致使生产成本过高,同液晶显示比起来,曲高和寡,根本毫无价格优势可言。这也给了液晶队伍绝佳的超赶机会。

  近十年来,三星、夏普、索尼以及台系液晶厂商拼命加速产业布局,技术开放,货源充足,产量激增,成本下降,整个液晶市场充分竞争。在庞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液晶显示技术也相应获得了飞速发展,在色彩显示、可视角度、响应时间等方面均有了长足进步,功能上亦已覆盖了等离子电视的优势功能,液晶电视击败等离子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而面对液晶电视在市场上的咄咄逼人,等离子电视却只能是节节败退。索尼、三星、LG等几家支持等离子技术的巨头先后“变节”撤退,最终只剩下了日本的松下和国内的长虹。独木难支,这也加速了等离子电视阵营的衰亡。

  大而无当

  2007年起,长虹加大等离子推广,不断通过“等离子比液晶更护眼”、“等离子画质好,不拖尾,更省电”等卖点,试图重新定义消费者对等离子的认知,遗憾的是,长虹的努力收效甚微,甚至让其在国内彩电激烈竞争中掉队。

  2010年开始,松下等厂商希望借力3D等新的显示方式复兴等离子电视,但所谓的“3D元年”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市场表现与占比并未有显著改观。

  更加残酷的事实是,随着苹果等智能设备的发布,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席卷而来,不合时宜的“大尺寸”成了压垮等离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等离子面板在显示原理上有一个先天的特性,只能做大不能做小。这曾经是令液晶面板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但如今在移动智能设备时代,却变成了它的致命伤。经过十余年开发,囿于成本与分辨率,等离子始终无法做出尺寸在40英寸以下的电视产品。

  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智能终端设备的爆发式增长,短短数年间小尺寸的液晶面板成为显示设备厂商们趋之若鹜的投资热点。在中小尺寸移动设备显示面板领域,液晶当之无愧是绝对权威。既然投资重点全部转移到了液晶面板上,等离子这个无人分抢的蛋糕注定无法做大。

  NPD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市场份额缩减到约5.1%。而就2014年2月奥维咨询(AVC)的统计数据来看,终端市场的销售是3.6万台,市场占比仅剩1.9%。

  综观近几年来,液晶电视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其面板可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需求暴涨的智能设备上放量,这不仅扩大了其规模优势,也能大大消化库存,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成本。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超10亿部,等离子面板制造商却完全错失了这个巨大的机会窗,一定意义上亦可以说是死于必然,东山再起也已看不见出路。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