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未来形势不明,全球液晶面板的产业格局却悄然生变。2009年11月14日,台湾奇美电子与鸿海精密集团旗下群创光电宣布以1∶2.05的比例换股合并,同月23日,群创光电公告该公司将与奇美电子及统宝光电于2010年4月30日完成合并。与此同时,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产业也可谓驶上了快车道,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相继上马。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海内外液晶面板产业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们普遍关心液晶面板产业格局的发展将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
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产能变化
近年来,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液晶面板的需求增加。根据AVC(奥维咨询)的调研,未来中国彩电内销规模持续扩大,平板电视市场将进入黄金增长期(见图1)。但是,多年来,彩电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几乎都是进口,这种产业模式并不利于降低整机成本。随着海外液晶面板技术的逐渐放开,国内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成为可能。
2009年9月,昆山龙腾光电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已正式动工,京东方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也于10月中旬在北京亦庄正式动工。紧接着,11月3日,LG Display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韩国首尔正式签订了在广州修建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协议;11月16日,深圳深超科技与TCL签约建设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计划中的高世代液晶线还有昆山的龙腾光电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国电子与夏普拟合资投建的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合肥引进彩虹集团筹划的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三星电子拟在苏州投建的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资突然遍地开花。
DIGITIMES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京东方北京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月产能为9万~12万片,预计量产时间为2011年下半年;夏普在南京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月产能为9万片,预计量产时间为2012年;三星在苏州的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月产能为6万片,预计量产时间为2012年;LG Display在广州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月产能为12万片,预计量产时间为2012年。
中国面板生产线快速投建的背后,不难看到政府希望国内建立起平板电视产业链的决心。在11月份的高交会期间,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于忠厚表示,国家对液晶产业提出的发展重点是“支持高世代液晶生产线建设,支持关键配套原材料及生产设备的本地化,关注低温多晶硅等TFT技术。”
DisplaySearch大中华地区总经理谢勤益认为2013年中国大陆的液晶电视规模为4500万台,如果全部按照32英寸计算,3条8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就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而如果按照32英寸、42英寸、55英寸各占出货量的1/3计算,则需要6条8代线,因此在大陆筹建6~7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并不算多。
同时,DIGITIMES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铭章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未来随着中国液晶面板生产线逐渐达产,液晶电视产业链将在中国初步建成。
中国纷纷上马液晶面板生产线已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的关注。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司有关负责人不无担忧地称,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性政策,但是当前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建大多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安排。
台湾液晶面板产业重组
当中国大陆加紧投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台湾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黄铭章表示,由于台湾液晶面板厂商缺少下游整机工厂,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日韩整机企业减少对台湾液晶面板采购量,这导致2009年台湾液晶面板工厂产能利用率低于韩国厂商,进而影响到台湾液晶面板厂商的获利能力,由此也引发奇美的并购案。
据了解,群创光电与奇美电子换股合并后,奇美电子产能超过友达,全球排名仅次于三星和LG Display。业内人士认为,奇美电子与群创光电合并后,将完善其自身液晶电视产业链条,并将增加产能利用率。
此外,有数据显示,鸿海集团加上群创光电2009年的液晶电视出货目标只有约100万台,而2010年的计划目标则一跃增至1100万台——目标增长10倍的底气,正是因为其拿下了索尼、三星与LG这三大企业的订单。此前群创光电收购了索尼墨西哥工厂,强化整机制造能力的同时,还揽下索尼200万台电视机制造业务,并负责在中国大陆的部分渠道分销。并且早前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计划3年内在中国大陆布下万家3C零售门店。如今得到奇美,郭台铭的光电产业版图再得充实——形成了从各类零组件、大小尺寸面板制造,到电视机代工的完整的垂直产业链条。
“鸿海合并奇美之后,平面显示器产业的商业模式将随之改变。”谢勤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鸿海集团挟庞大组装与订单能力,积极往上游攻占面板市场,因其拥有强大面板产能,电视机品牌厂商与其签订液晶电视订单的意愿也随之增加,这将影响到一些液晶电视代工厂的订单。(电器)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