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2016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嘉宾访谈:OLED的现状和未来

编辑:liuchang 2016-07-05 09:59:46 浏览:3335  来源:未知

大会现场

访谈现场

  在2016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CIOC)上,全球重量级的OLED专家、学者、产业界高层在嘉宾访谈中针对OLED产业和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发表了看法。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首席顾问孙政民主持本次嘉宾访谈,OLED的发明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邓青云博士、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主席金(KIM)先生、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昆山国显光电副总裁黄秀颀、天马微电子集团副总裁曾章和、上海大学张建华教授作为访谈嘉宾,分别分享了各自关于OLED产业与技术未来发展的看法,且与场下重要行业嘉宾做了深度交流。以下为现场实录:

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首席顾问孙政民

  简介:孙政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82年获南京大学晶体物理专业硕士学位,曾赴法国和加拿大进行液晶研究,被聘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国际电工委员会第110分会第二工作组专家、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液晶分会秘书长、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秘书长;现任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首席顾问兼专家委员会主任。

  孙政民:本次OLED大会是全球性高规格的国际性会议,参会人员超过630人,这在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界所举办的会议中创造了新的记录!这也很大成程度上说明了平板显示产业界对OLED产业和技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根据以往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大型研讨会的惯例,我们在主题演讲之后安排了嘉宾访谈的环节,希望在这个轻松、自由的环节中,我们能对一整天大会的主题报告的信息内容做一个整体性的梳理,对OLED产业与技术未来发展进行深度和全方位的交流!

  因今天到场的重量级的嘉宾实在太多,现在给我出了一个难题,我没有办法一一将他们请上台来,只能请六位嘉宾,也请大家多多见谅!首先请第一位嘉宾--OLED发明人邓青云博士!邓青云博士对本次会议的召开给予了极大支持!邓教授已经年近七旬,最近从美国飞到香港,再赶到广州,昨天(6月28日)上午在广州的大型国际会议上做了报告,下午赶到深圳,明天(7月1日)还要远赴欧洲,所以,邓青云博士能光临本次大会是我们最大的荣幸!让我们向邓博士表示敬意!

  第二位嘉宾是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主席Kim博士。金主席今年5月份在SID刚刚就任主席就欣然接受我们的邀请,在一个多月后就来访问中国,给予我们极大鼓舞。让我们向金主席表示敬意!

  第三位有请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论资历、论专业水平,梁新清秘书长毫无疑问是我国显示产业界最有声望的代表之一。谢谢梁秘书长参加我们的嘉宾访谈!

  以上三位嘉宾都是国内外产业界重量级的代表!一个星期前在南京举办“海峡两岸新型显示产特高峰论坛”的嘉宾访谈上,台上的嘉宾清一色都是海峡两岸显示界的老专家。中国OLED产业相对比较年轻,那下面我一改常规,邀请三位少壮派访谈嘉宾!

  第一位是昆山国显光电副总裁黄秀颀!以邱勇校长为首的清华大学OLED团队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最高荣誉!同时,我们航天员佩戴的OLED显示也是维信诺制作的,这让OLED第一次飞上了太空!这是我们中国人创造出来的!我们由衷地感到自豪!所以我邀请黄秀颀博士作为访谈嘉宾!

  第二位是天马微电子集团副总裁曾章和。天马曾经在1983年以后长达20年的时间内一直处于中国液晶显示的领军地位。尽管2004年以后京东方占据中国液晶显示行业第一的地位,但是天马在众多TN、STN厂家中脱颖而出,进入TFT技术行列,继续在全球中小尺寸产品上保持前列地位。当前,天马微电子不但在LCD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OLED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所以,我请曾章和副总裁代表天马谈谈对OLED产业和技术的看法!

  最后一位,有请一位女士,上海大学张建华教授!现在,嘉宾阵容是非常强的组合,我相信他们一定有很精彩的对话!

  孙政民:第一个问题还是想请教一下邓青云教授。邓教授,您发明OLED已经差不多30年了!OLED就像您的孩子,您自己发明OLED,您也一定希望它能成长壮大。我现在想问一下邓教授,经过近30年发展,作为发明人您对现在OLED产业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感到满意呢?符合你的预期呢?还是觉得还有些不足呢?能不能谈谈您的感受?

OLED发明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邓青云博士

  简介:邓青云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有机电子学器件领域的研究,2006年从柯达公司退休,被聘为罗切斯特大学Doris Johns Cherry教授。邓青云教授是当今国际上蓬勃发展的有机发光显示及有机白光照明器件技术的奠基人。他于1987提出采用给受体异质结结构作为发光器件活性层,在柯达公司率先实现了高效、低工作电压、结构简单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他早在1986年(在发现OLED之前)提出了双层异质结有机太阳电池的重要新概念,被公认是OLED和有机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开创者。2011年,邓教授与芝加哥大学的斯图尔特·赖斯教授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克里兹托夫·马特加兹维斯基教授共同获得了由沃尔夫基金会颁发的沃尔夫化学奖,这是在化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国际性大奖。

  邓青云:事实上,当您提到OLED是我的孩子,我认为OLED真的就是我的孩子一样!我研究OLED长达三十年时间,而OLED就像一个年轻人,很强壮。与此同时,OLED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它也会遇到很多竞争对手,比如LCD。因此,OLED必须要不断实现技术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它必须要能保证做得比LCD更好。所以,刚才问我是否已经比较满意现在的OLED技术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非常满意的。

  现在,我卧室里就有一个OLED电视,这是LG送给我的,这里同时要感谢LG,让我可以在房间里享受画面非常艳丽的电影。与此同时,我有一个手机,也是采用OLED屏幕。这样我可以用它给我妻子打电话,也可以给我女儿儿子打电话。同时,我也可以用这个手机看孙子孙女的照片。对我来说我是非常幸运的。这是我们在OLED发展当中令人非常瞩目的一点。

  我认为,还有一点,那就是今后我们还可以做出更多的改进,这样才能让OLED真正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但毫无疑问,每个人都知道OLED是最好的显示技术。所以,我们相信它今后的发展前景会非常好。我也坚信,未来我们所有的显示技术都会使用OLED。LCD液晶显示会永远消失。

  孙政民:父母生了一个女儿,我的女儿是全世界最美的!这个心情我们可以理解。

  邓青云:我相信未来OLED会取代LCD。#p#分页标题#e#

  孙政民:感谢邓博士发自肺腑的发言。下面有请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主席KIM先生!SID于1962年在美国成立,到现在已经有54年历史,一直是全球显示界最前卫、最权威的学会组织。这些年来,我们中国大陆的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日本、韩国和台湾的行业协会或展会、研讨会比较熟悉,但很多人可能对SID并不是很了解。借此机会我们请KIM先生概括介绍一下SID。

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主席金(KIM)先生

  简介:KIM先生,长期从事信息显示科技和信息显示产业的研究,曾担任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秘书长,现任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主席。

  KIM:非常感谢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给大家简单介绍SID。SID成立于1962年,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旨在不断推动显示行业技术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目前SID已经有差不多5000个会员,来自世界各国,其中45%是来自于美国,大概45%来自于亚洲,主要是远东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2016年中国已经占到会员总人数的第三名,已达到600个中国会员。

  我们现在在做什么呢?第一、举办会议。每年5月底或6月初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信息显示国际会议,这是全球最大的一个会议,参会者差不多会达到7000人。很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在大会首次展示、引入。所以,大会不仅具有论坛的性质,事实上我们也为整个显示行业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我们共同交流、合作,共同发展产业。

  其次,SID不断地赞助一些地区性会议,比如日本IDW、韩国IMID,以及中国显示行业会议。SID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一起合作进行赞助。SID致力于推动显示行业不断发展,特别是通过技术研讨会以及信息互动推动行业发展。

  第三,SID为所有会员提供培训,特别是在中国地区。SID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合作,开设显示培训课程,为会员提供培训服务。SID培训的对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工程师,包括中国年轻工程师。

  今年我们也组织了2016年显示周,会议信息量很大,涉及到全球显示行业领先的技术。我希望大家有时间也可以参加这个会议。同时,我们也在杂志上发表一些论文,包括一些技术文摘,这主要是来自我们的一些大会的内容。比如SID显示周,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目前每月将近有4000人下载我们网站的论文。此外,我们还会举办商业大会,让商业人士聚集在一起进行合作、交流与协作。谢谢各位!

  孙政民:刚刚KIM主席简短介绍了一下SID,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搜索。这里就不翻译了。其实关于这次OLED会议,我们准备得有点仓促,从策划到今天开幕不到两个月时间,特别是要邀请重量级嘉宾参加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5月份举办的旧金山SID年会上,当KIM主席刚从台上走下来,我马上邀请他参加本次OLED会议。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KIM主席当场就表达了参加本次OLED大会的意愿,这可能是他上任SID主席之后第一次参加的国际大型会议。我想问一下KIM主席,您在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举办的中国之夜晚上对中国显示学术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在SID的学术论文中,中国显示学术研究文章达到93篇,仅次于韩国的94篇。今天KIM主席来到我们OLED大会会场,来到中国这块大地上感受中国的产业氛围,那您对中国OLED产业前景有什么评价?

  KIM:在此,我想纠正一下。在中国之夜上,我说中国的发表论文是排名第二的。但郭海成教授抱怨我没有把香港分会的论文数算进去,如果把中国大陆和香港的论文数算在一起,中国就是排名第一,不是排名第二。因此,我希望中国未来能继续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产业研究人员、高校研究人员能发表更多的学术论文,为全球显示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也才能够真正扩大我们行业生态圈,让大家都能够获益,进一步促进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我们整个显示产业能够受益!

  孙政民:我今天是主持人,有点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也是一种“特权”。我有一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想不太清楚,在这里我想请教一下KIM主席。您是SID主席,只能问您了。

  我们都知道美国发明了飞机、汽车(德国最早制造汽车,代表企业有奔驰,但美国福特公司发明了流水线,使得汽车能批量生产)、半导体(美国在1949年发明了晶体管),第一台计算机也是在美国制造,互联网也是在美国军方首先用,然后推广到全世界。以上看来,美国发明的技术,基本上都做到大规模生产,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现在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弄清楚,那就是当今平板显示主流技术--LCD和OLED,当然还包括已经被淘汰的PDP,这三大发明全部都是美国发明的,为什么平板显示产业在美国没有发展起来,偏偏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蓬勃发展起来,这是什么原因?美国人看不上FPD吗?

  KIM:这说来话长,我给你非常简短的答案。我也是来自学术界,我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人。我曾经试图创建公司,后来失败了,说明我不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意人。我们如果要看任何一个行业,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态圈,比如显示行业,需要有材料、设备、面板的制造、电视机厂商。上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尽管很多显示技术都是美国发明的,但是当时美国电视机制造商状况不是很好。然而,当时日本电视机厂商以及随之涌现出来的韩国三星、LG等企业主导了世界电视市场,当平板电脑变得成熟的时候,在产品研发阶段向量产阶段转变时,就能够形成庞大的财务方面的支持。当时美国没有类似这样的产业生态系统,像电视机厂商这种环境也是没有的。但是韩国日本却拥有这样的产业生态圈,这就是区别所在。

  孙政民:这个议题跟OLED关系不是太大,所以就到此为止。但是感谢KIM主席回答了这个问题。下面一个问题,我要请教一下来自美国的刘博先生。

  今天,刘博的父亲特地赶来参加大会,看看他儿子在台上做了一个多么精彩的演讲!刘书记,谢谢你养育了刘博!这是一个小插曲,没有想到我们学术会议还有父子相见这么一个故事。我也向大家通报一下,刘博在今年SID年会上获得最佳创意奖,在此我们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那同时我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一下。你是从事AMOLED应用技术研究的,那你认为现在AMOLED研发方面一个重点方向是什么?或者你认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国nVerpix, LLC首席技术官刘博博士

  简介:刘博博士,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是nVerpix有限公司的共同创立者,担任该公司首席技术官(CTO)职务。刘博博士是垂直沟道晶体管(VFET)以及垂直沟道有机发光晶体管(VOLET)的发明人之一。在Andrew Rinzler教授的实验室攻读博士期间,刘博博士带领团队世界首创并制备出垂直沟道晶体管以及垂直沟道有机发光晶体管。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刘博博士与合伙人共同创立了nVerpix公司,致力于开发垂直沟道有机发光晶体管在主动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应用及其产业化。刘博博士在有机电子器件的制备和优化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共发表13篇论文发表在业界着名期刊,拥有美国,中国,韩国和日本8项专利以及多项其他的专利申请。#p#分页标题#e#

  刘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认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就像邓青云博士前面说过的,现在OLED还是一个强壮的年轻人,但是它还没有真正成熟,还没有能力完全把LCD打败。在产品成熟后,OLED就能真正打败LCD,进入千家万户,真正实现大规模量产。未来,OLED所有的优点不仅仅是在画质方面得以发挥,而且由于结构比较简单,在生产上的优势也将得以充分发挥。我相信,OLED具有很多优势,未来将到处存在,携带方便,就像报纸一样,它将来也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孙政民:你是怎么想起要做你当前的研发工作的?

  刘博:我们这个解决方案确实跟其他解决方案不太一样。我们的研究是来源于一个研究碳纳米管实验室,同时我们在科学杂志上也发表了重要文章。我们研发的器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其中碳纳米管是最关键材料。目前我们拥有在这一器件领域的技术优势,在美国学校里也有我们的合作伙伴,让我们更容易整合资源,使得我们有条件最早做出这方面研究。我在这里也补充一下,深圳在发展显示产业方面拥有很多经验,使得濮阳市行管领导也参加了此次OLED大会,来学习一下深圳的经验。我认为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在产业交流方面做得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孙政民:谢谢刘博。刚才刘博的发言给我们一个很深的启示。在美国大学里,学术想象力要非常丰富。我们研究平板显示就仅仅关注这个领域内的东西,但是他引入碳纳米管技术,这属于另一个领域,而且把平型沟道改成垂直沟道。这个不是那么容易想象得到的。张建华教授,是不是对我们中国大学研究有一个很大的启发,我们思维要更加广阔,我们考虑问题角度是不是要更宽,才有更好的原创科学成果?

上海大学张建华教授

  简介:张建华,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上海OLED产业联盟副理事长/秘书长、上海市真空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AM OLED新型显示、柔性显示与薄膜封装、氧化物TFT显示与传感等新型显示技术研发,建立了涵盖器件、材料和特色装备仪器协同研发的专业平台和团队,在大面积显示界面工程与微纳制造科学研究方面具有学术专长;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

  张建华:是这样的,但是中国大学也能做到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比如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也有一定特色。

  孙政民:下面我请教一下梁秘书长。当初LCD取代CRT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LCD。很多CRT专家研究了几十年的彩管,像2000年某院士也曾说过“CRT我们还可以搞十几、二十年”。其实2000年的时候,LCD还不是很成熟,生产线仅为4.5代,视角问题、响应速度都没有解决,对比度也不好。我还记得郭教授告诉我一个15英寸液晶显示屏的价格是6000美金,很贵,数量也很少。同时,那时液晶电视很少,只有十几英寸,性能也不好,还挺贵。所以,当时CRT专家预言CRT还有15-20年发展时间,也是有他的道理的。说我们当时没有看准?其实也不是。现在中国GDP已经达到十万亿美金,而2000年中国GDP才1万亿美金,没钱、没人、没技术,怎么去研发制造?现在,OLED也开始起来了。梁秘书长,你认为我们这次准备的怎么样?我们基础怎么样?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

  简介:梁新清,高级工程师,曾任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二、三、四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党委书记,北京旭硝子电子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彩管行业协会会长等;现任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

  梁新清:本人现在是面板行业协会的秘书长,技术不太懂,但对行业比较关注。刚才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都经历过,原来做彩管,随后做面板,现在又处于新技术上升的时期。真空显示曾经在推动整个电子信息技术进步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最终LCD取代了它。2000-2005年期间,LCD在电视上大范围应用之后,真空显示技术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也有人说OLED将来一定要替代LCD,这个将来到底要多长时间?我不好说。但是现在说它一定会替代,为时过早。因为我认为,进入平板显示时代以后,LCD这个技术是有延续性的。现在,很多国内的企业不是很理智,什么都没有做,没有什么技术沉淀,就准备上一条6代OLED生产线。没有半导体经验,也没有经历LCD技术发展过程,一投资就就是OLED,这不是很理智。因此,我认为显示技术是有延续性的,必须要技术沉淀,必须经历这个过程。目前来看,我是不太同意OLED在很短时间里一定替代LCD的。

  这次参加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组织的OLED全球研讨大会,让我获益匪浅,使我了解了很多OLED技术的优点,特别是邓青云博士详细介绍了OLED发展历史,让我收获很大。我现在使用的手机也是OLED显示屏。我还想如果OLED成本降下来了,再买一个OLED电视。

  但是有一点,虽然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来自全球各地,但是我觉得大家在探讨OLED技术这一新的显示技术的生命力和未来发展趋势时,都有一种倾向,一句话很难说清楚。我想起中国一个寓言故事,这就是关于矛盾这一个词的来源:卖盾牌的时候就说任何矛都扎不进去,卖矛的时候就说任何盾都能扎穿,卖矛的说矛好,卖盾的说盾好。目前我们对LCD和OLED的竞争关系的看法就像矛和盾的关系。我们期待,通过共同努力,OLED能更快发展,尽快完善,让它成为未来一个显示主流产品,但是绝对不能说一个是矛,一个是盾。

  孙政民:这个比喻太好了,梁秘书长讲得很形象,一个矛,一个盾。LCD和OLED的竞争关系早就已经争论不休。在我们协会主办的显示技术研讨会上,OLED和LCD的竞争关系已经探讨了很多年,前段时间还参加了南京的一个显示技术专场讨论会。这个专场讨论会结果是什么?有请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薛文进先生介绍一下。

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薛文进

  简介:薛文进,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平板显示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曾任国家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理事长、光电器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真空学会电子材料与器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薄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电介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显示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

  薛文进:谢谢主持人给我这个机会。6月23日,我们在南京举办了“2016年海峡两岸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论坛的主题就是LCD与OLED竞争与发展。在高峰对话环节,海峡两岸八位嘉宾对这个话题发表了各种见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科院欧阳忠灿院士发表的“LCD跟OLED都有发展空间”的论点。这个论点直接跟梁秘书长刚才说的矛与盾的观点是相吻合的。#p#分页标题#e#

  从会议两个观点交锋的情况来看,LCD在不断受到OLED挑战过程中,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与PDP和OLED竞争过程中,LCD的技术发展是非常快的。当前由于OLED的出现,LCD新的应用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OLED在追赶LCD的过程中也在经历着LCD同样的过程。OLED在挑战LCD时,也要达到LCD已经达到的水平。在两者竞争过程中,LCD不断地提高,OLED也在不断发展,主要决定权应该还是消费者手里。

  我们会议的观点是,LCD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流显示技术,包括从小尺寸到大尺寸,但是OLED已经在中小尺寸上基本上站住了脚跟,目前也在向大尺寸挑战。总体来讲,因OLED的优越性和固有特点,OLED会随着时间推移、技术提升、市场开拓,其地位还将不断得到提升,在市场占有率方面也会不断提高。同时,从目前来看,作为当前主流显示技术,LCD也不会轻易像CRT一夜之间消失,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孙政民:谢谢薛会长的介绍。下一个问题请教一下黄秀颀副总裁。清华大学、昆山国显光电、微信诺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清华大学主要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昆山国显光电、微信诺做产业化。那下一阶段你们各自的发展战略以及彼此间相互协调的工作是什么?能不能跟我们简单说一下。

昆山国显光电副总裁黄秀颀博士

  简介:黄秀颀博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高级工程师,现任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副总裁、全国平板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十二五”新型显示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江苏省柔性显示技术研发平台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黄秀颀博士承担国家科技部、工信部项目4项及省市级项目7项,曾在韩国三星集团任职高级工程师,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加入维信诺公司,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全线打通AMOLED显示屏制造工艺,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12英寸AMOLED TV样机和首款柔性AMOLED显示屏。

  黄秀颀:这个问题本身比较大,我尝试从几个角度解读一下。第一、早期学校主要是做技术研究,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转到企业化运作,然后进入中试、量产。第二、经过2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也可以给各位同仁来做一些借鉴。我在上午主题报告中也提到,我们对任何一个产业化问题,会进行技术分解,会拆出很多细的问题点出来,而每一个单位模块的问题的解决方式会不太一样。我们希望搭建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确保每一个单位模块都是各自最擅长的,所有过程都是以量产为导向。我们不仅会给学校研发更多的自由度,而且也会顾及企业量产化,但是三个单位之间的研发平台非常关键,会起到一个串联作用。可以说,这就是我们未来的发展体系。长期来看,我们还是会按照这个思路走,还是要面向OLED量产,未来将关注柔性OLED、大尺寸OLED的量产。整体发展战略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希望我们每一个单位模块各司其职,把彼此擅长的事情做好,最终有助于OLED量产。

  孙政民:顺便问一下张建华教授,上海大学跟清华大学应该是一条战壕的战友,攻占OLED高地应该是大家共同的目标。他们有他们的做法,你们也有你们的做法。刚刚你的报告也介绍了很多,我发现你介绍的面很广。你自己要抓的最主要几项工作是什么?你一直做科研创新,有没有想过做产业化,或者怎么样转化技术成果?

  张建华:我是2003年从英国回来之后,从集成电路行业加入OLED行业的。上海大学的AMOLED定位是不一样的。作为大学教授,首要工作是为我们行业提供最专业的人才;其次是我们对OLED技术的研究。上海大学不仅要做基础研究,也要做技术研发的支持,这跟中国AMOLED特殊的环境有关。大家都知道,2006-2009年之间,大家对AMOLED是没有信心的,但是上海大学只做OLED研究,我们对它有信心。OLED就像我们孩子一样,当大家说OLED不可能发展起来,都不愿意投入OLED研究时,上海大学仍然坚持OLED研究。我刚刚也谈到上海大学有这么多的研究方向,其实不是我们要去做这个事情,而是行业和企业伙伴给我们这么多研究机会。比如,我记得在2009年,大家都不做OLED,而上海天马一个中试线突然需要我们的技术支持。因此,可以说,行业和企业给我们这个机会,我们随着行业企业一起成长。未来行业需要我们做什么,企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因为中国大学跟美国大学以及其他国家大学有不同使命,我们除了教书育人,还要为社会服务。

  孙政民:张教授提到OLED发展的几起几伏,但谁感受最深?我想日本人应该感受最深。上世纪90年代日本人就开始做OLED产品,先锋公司就用OLED做车载仪表。2007年索尼推出11寸OLEDTV,大家很兴奋,但太贵了,卖两千美金一台,结果没有做起来。五年前日本成立一个OLED产业联盟,好像最近几年又没有声音了。夏普在液晶领域占据龙头地位长达25年,而夏普前社长曾说过液晶之后还是液晶,OLED没有机会。这二十年日本OLED产业好像有点徘徊不前,到底是什么原因?我想请教北原洋明先生。

日本Tech& Biz公司总经理北原洋明

  简介:北原洋明,现任日本Tech & Biz公司总经理,1988-2006年主要做TFT/LCD 阵列工艺开发;2006-至今,创建日本Tech and Biz公司;个人拥有10件发明专利,申请超过30件专利技术,2002年被授予PCS-FPD路线图奖。

  北原洋明:简单回答一下,中国有钱,日本没钱!

  孙政民:不会吧?日本人均GDP达到4万多美金,而中国大陆人均GDP才7000多美金,到底谁有钱?

  北原洋明:这是开玩笑的。坦白来讲,在我的主题演讲中,我也提到了在2010年行业情况发生了变化。2010年之前,LCD是领先的显示技术,而夏普也领先整个行业发展。现在我们讨论LCD和OLED之间的性能,我觉得显示器的性能基本上是一样的,包括LCD和OLED,

  但是我觉得到了2010之后整个行业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已经从显示器性能转向可用性。可用性不光是显示器分辨率性能,还包括柔性、显示器的特殊设计等。以前显示器仅仅关注显示性能,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还需要考虑可用性,将来我们需要达到非常好的可用性,比如柔性技术或者其他的技术。目前行业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另外,日本在OLED的材料和设备上还是最强的。

  孙政民:我可能明白他的意思,他说日本的材料设备是最强的,日本人好像一个农民,种了很多蔬菜,这是他们的强项,谁种的菜也没有我的品种多、量大。但是他们不开餐馆,因为他们认为开餐馆赔钱,所以让你们去开吧,过两天你们就会倒闭。我想是不是可能有这个原因。日本人就不像我们LG的吕向德社长,这里向吕社长表示敬意。你要是不坚持就没有人干,你坚持了,也许中国的兄弟就跟上了。这一干可能就干成了。开餐馆风险很大、竞争者很多,但是做出来的美味也是极大的享受!谢谢!

  讲到日本,不得不提台湾。台湾显示产业从1997年开始发力。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让很多国家日子都不好过,但当时台湾有钱,台湾没有受到多大冲击,一次性购买6条TFT-LCD生产线。进入21世纪,日本人在4.5代线上停滞不前,而台湾跟随韩国继续做5代线。2000-2006年台湾进行了大量投资,建成二十多条5到8代线,而且在2006年一个季度TFT-LCD超过了韩国。但是当发展OLED的时候,台湾投资的积极性就没有那么强了。友达光电、群创光电等企业都没有什么大的动作。那请台湾顾鸿寿教授谈一谈这是什么原因。#p#分页标题#e#

台湾顾鸿寿教授

  简介:顾鸿寿教授,台湾明新科技大学、光电系统工程系显示及电力电子研究(室)中心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柔性OLED、新型触摸屏技术。

  顾教授:谢谢主持人。在台湾早期显示器发展过程中,我当时刚好在台湾工研院工作,也经历了那段发展历史。那段时间,日本、韩国、台湾都在开始做TFT-LCD,而中国大陆只做CRT。2000年,经过我一个为宏碁创办人的学长介绍,我认识了王东生。之后,在我去北京讲课的时候,我就认为中国一定要引进LCD。台湾早期代工笔记本电脑,上面的显示器都是从日本进口。尽管当时韩国和日本都在竞争笔记本显示器,但是用量最大的还是台湾,所以台湾才开始进入TFT-LCD。实际上,台湾也是最早进入OLED的地区之一,不过最后都变成革命历史,于2007年一起关掉。很多企业OLED产线都受到了冲击,变成革命烈士。当时台湾大量投资的时候就像战国时代的七雄,共有十家企业投资,最后只剩下三家。台湾当时疯狂投资LCD。在产业整合之后,中国大陆也获得了一些TFT-LCD技术。在大会上,工信部领导也提到,我们一定要共享、双赢、合作。但我认为,这个共享、双赢、合作不仅仅是台湾与中国大陆,还包括我们亚洲的国家。大家要良性合作,要双赢,要提供给消费者价廉物美的产品,不然产业最后会面临危险。OLED也是这样的,因为要投资OLED要花很多的资金,而现在台湾不会像以往那么疯狂连续投资。不过我认为,整个东亚是显示器生产最重要的地区,我们应该重新思考这个区域怎么做良性互动,让大家能够共存共赢。谢谢!

  孙政民:目前OLED已经从玻璃发展到柔性。天马也从LCD转到OLED,从玻璃又转到柔性。下面请问一下天马的曾章和副总裁。最近这一年多,天马大手笔一下同时投建两条六代线,而且武汉天马生产线将来主要生产柔性OLED。目前柔性OLED还处于发展初期,尽管三星、LG已经开始做一些柔性OLED生产,但是量不大。那天马在工艺技术、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是不是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天马微电子集团副总裁曾章和博士

  简介:曾章和博士于2003年毕业于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电机资讯学院,拥有电子工程专业博士学历。2009年8 月曾章和博士加入上海天马OLED项目部担任设计部门经理,负责LTPS-LCD与AMOLED所有设计开发相关工作;2011年开始,同时担任厦门天马研发负责人,统筹研发相关事务;2013年4月担任天马集团研发中心负责人,整体规划天马集团显示技术开发工作,现任天马微电子集团副总裁。曾章和博士从博士课题研究开始,在LTPS器件结构开发、LTPS-LCD产品开发和AMOLED产品开发具有17年经验。拥有上百篇专利,其中美国专利有十多篇,主要分布在LTPS的器件结构,LTPS-LCD和AMOLED等。

  曾章和:谢谢孙总,孙总是老前辈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要感谢一下邓青云教授,因为他让我们有追求的目标。第二、我要感谢SID,我大部分显示技术的知识都是从SID获取的,大家要积极参与SID的活动。

  天马微电子集团最近一两年扩张两条生产线,一条在厦门,还有一条在武汉。上个月天马决定把武汉天马调整为AMOLED产线。我们到底准备好了没有?天马从七年前就开始做这样的储备。在上海天马4.5代中试线时,我从台湾加入到天马OLED团队,是OLED设计团队第二个人。经过多年积累,我们上海团队技术开发人员已经扩充到200-300人。目前天马已经可以生产柔性OLED样品,这代表着天马的技术积累已经到达一定的技术程度,这也是为什么天马微电子集团非常有信心把武汉六代LCD线转成AMOLED产线的原因。我们是第一批做AMOLED的研发人员,实际上OLED要量产面临的问题非常多,武汉天马六代OLED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是希望先进入玻璃的OLED,技术成熟后,全面转入柔性OLED。

  孙政民:当年邓小平女儿邓榕访问天马时题过四个字:天马腾飞。今天,天马已经从资产只有几个亿的小企业发展到资产有几百亿的大企业。我们希望天马行空,越飞越高。OLED在柔性应用上有很大的潜力已经成为共识,着名韩国张震教授认为柔性将来一片蓝海,大有作为。现在,大家都认为OLED在中小尺寸上很有优势,但是在大尺寸玻璃基板上,OLED就真的拼不过LCD吗?这个问题请教一下TCL资深专家朱昌昌先生,请朱总谈一谈TCL为什么发展印刷显示?

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昌昌

  简介:朱昌昌,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TFT-LCD和有机发光显示(OLED)技术研究与开发,现任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朱昌昌:虽然OLED显示光电性能非常优越,但同时OLED技术工艺较差,怕水怕氧,不能和溶液兼容。在这种工艺性能下,厂商不得不花很大力气生产大尺寸玻璃基板显示器,造成OLED良率低下。我们能不能找到光电性能同样优越而工艺性能能够得到改善的材料呢?答案是肯定的。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现在开发出一种可溶性小分子OLED材料,其光电性能、亮度效率和蒸发型小分子材料相当,也可和溶液相融,工艺性能有了很大提升。既然已经找到可溶性小分子材料,我们还一定要用蒸镀的办法这么复杂的技术做OLED吗?大家一定会想到我们要找更简单的办法来做OLED,这就是印刷OLED技术的来源。印刷OLED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丝网印刷,而是使用喷墨打印的办法做涂层,因为它更容易混合。大家一想,要通过打印,又会有一个问题,这样做分辨率是不是不太好?我们曾经做个一个计算,55英寸的4K、2K电视,它的像素分辨率大概在80PPI,65英寸8K、4K电视分辨率也就是在120PPI,而我们现在的喷墨打印技术,它的分辨率可以做到220PPI以上,实验室里可以做到300PPI以上。所以,用喷墨打印技术生产大尺寸OLED电视,不用担心分辨率问题,而且成本工艺流程大为削减,材料消耗也大大缩减。如果使用蒸镀的方法,材料利用率只有10%,而喷墨打印的材料利用率可以达到90%甚至95%。相信,随着材料技术和喷墨打印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印刷方法生产大屏幕OLED电视将会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孙政民:因时间关系,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天马OLED之夜在等着大家,提问就先进行到这里。现在中国大陆的主流媒体都在报道我们的大会,连股票市场上的OLED指数都猛涨,大大超出我们策划人的预想。

  今天到会有很多媒体,我注意到媒体都是年轻人。而且各种专业的都有。我们平板显示特别是OLED专业性非常强,所以你们在听我们的专家们讲话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理解,要是不懂或是不清楚的话,可以向专家们请教,千万不要乱写,更不要断章取义,请你们笔下留情。比如,今天邓教授说OLED将来一定会取代LCD,那你明天就发一篇稿子,题目就是“OLED一定会取代LCD”,而且说这是邓教授说的。但是梁秘书长说不一定,薛老师说南京会议的共识是OLED和LCD各有各的发展空间。这个观点又和邓教授的不一样,你们觉得这是不是在打架?其实,没有。你们想一想,动动脑子,他们是在说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邓博士讲的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邓博士认为从长远看,OLED一定会取代LCD。为什么?因为OLED画质水平最高。今天LG的李常务讲得很清楚了,麻仓怜士先生说OLED的画质是最漂亮的。他们专家都肯定了,所以邓教授才有底气这样说。这个话没错,但是你注意到了没有?邓博士没有讲什么时间OLED取代LCD。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他没有说。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有很多新的技术的发展,很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不断地坚持,才有希望达到这个目标。而我们的梁秘书长说OLED短时间不会取代LCD,这也对,否则我们投了一二十条高世代线岂不是要打水漂了?实际上现在大尺寸TFT-LCD产品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的。其实,大家讲的话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讲一个共同的事情。所以我们说,对任何问题,我们要全面地看,要历史地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才能把一个问题讲清楚。

  我的观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LCD和OLED之间相互竞争,各有各的发展空间,两者在竞争中共同发展。也许在未来,OLED在制造成本上大幅下降,或者在柔性显示上有重大突破,取代了LCD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所以我再三请媒体的朋友不要抓住我们专家的一句话,片面理解,人家讲了上半句,下半句你就不要了,这就是曲解别人的意思。而且他讲不同时期,你也要把它连在一起,否则会给我们的政府、投资人,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一个误导。我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件事,这才是我们的初衷。显示大花园内百花齐放,可能OLED是最漂亮的一朵花。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不断坚持,共同奋斗,在逆境中奋起,将我们的事业做成一个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生活增添光彩,让它变得更加绚丽夺目!谢谢大家!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