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行业观察 >

长虹站在交叉路口 董事长赵勇艰难抉择

编辑:hattie 2010-10-22 11:07:28 浏览:933  来源:华夏时报

      如果对现在这一代孩子讲“红太阳”,估计不会有人把它与长虹联系在一起,但长虹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印记却是鲜明的。二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曾经肩负着民族使命的企业渐渐被人们遗忘。能够记起长虹的人都会问长虹怎么了?

  但也许这样的转变只在一念之间…… 

  “红太阳”从东升到西沉

  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也许都不会忘记小时候“长虹红太阳”那个耳熟能详的广告,也正是1984年到2004年的这20年间,长虹走在一条灿烂的星光大道上。

  而老长虹人最愿提起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长虹主导的CRT电视价格战,一举将当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日本品牌拉下销量“神坛”。这一行为的推动者正是长虹前任掌门——倪润峰。

  就在宣布降价后的一个月里,长虹的全国销量就翻了一番,到年底,市场占有率从22%猛增到35%,超过所有国际品牌,史无前例地成为中国彩电市场的销售冠军。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昔日的“红太阳”会转瞬即逝。

  从2001年7月开始,长虹彩电源源不断地发往美国,由APEX公司在美国直接提货。奇怪的是,一车车的彩电运出去却没能为长虹换回大把的美元,APEX公司的掌舵人季龙粉总是以质量不过关或货未收到为借口,拒付或拖欠货款。2004年12月末,长虹被美国APEX公司骗取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而2004财年的巨亏也有这次受骗的原因。

  然而,更“悲剧”的命运还在等待着长虹。

  2006年,长虹毅然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公司收入囊中,完整拥有了等离子屏生产技术和核心专利。但纵观当时的国内国际,各家电企业都在纷纷退出等离子。

  当时,在长虹集团董事长赵勇看来,国内外各家电企业纷纷退出了等离子业务,长虹发展等离子的空间相当大。当长虹掌控等离子上游技术时,其它企业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只能受控于长虹,即便该市场处于萎缩状态,长虹仍可独占鳌头。

  也正是为了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决定,长虹豪赌了20亿美元。

  但让赵勇没想到的是,液晶市场的迅速增长,使等离子市场迅速萎缩。专业市场调研机构奥维咨询2009年12月公布的250个城市平板电视零售监测数据显示,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等离子电视机销售量在平板电视的总销量中占比低于5%,销售额占比低于7%。这么小的市场份额,再好的东西也难有用武之地。

  至此,国内彩电厂商再也没有做等离子电视的了,仅仅剩下长虹,在国际市场上还有日本的松下。“然而,即便是松下,其等离子业务的产能也远落后于其液晶面板的产能,将上游核心项目全部押在等离子上的,仅长虹一家。”国内著名家电专家刘步尘介绍。

  被困中的赵勇角色

  在长虹的这场等离子赌局中,有一个角色显得至关重要,这个人就是赵勇。

  “如果做平板电视,我们必须拥有上游核心技术,否则就不做!”这是赵勇一贯坚持的态度。

  2004年7月,倪润峰卸任长虹董事长,由赵勇接替。长虹留给这个继任者的只有亏损37亿元的彩电业务和奄奄一息的空调、电池等多元化业务。

  为此,四川省政府、绵阳市政府在赵勇上任之初就对其提出的“三坐标战略”,从政策、融资等方面都给予了巨大支持,一场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的“长虹重生”产业转型从2005年拉开了序幕。

  然而,长虹的大扩张背后则存在着不少隐忧。

  此外,就技术来讲,等离子极为耗电。按照欧盟的观点,42寸PDP电视一年要消耗822千瓦时,而同尺寸的液晶电视只要350千瓦时,发展及应用等离子显然与滚滚而来的低碳大潮不符。

  各种因素的集合,最终导致了长虹的等离子项目在市场上表现欠佳。根据对全国432个城市4079家门店的监测,长虹2010年6月在液晶市场销量份额为9.17%,等离子销量份额为44.85%。其中,在其液晶产品中LED占比6.55%,其余为CCFL液晶电视。而海信LED占比就达到了17.2%左右。

  等离子面板只能自己消化,这与长虹当初的想法可是相悖的。而且市场的快速萎缩,也成为长虹量产等离子面板时一推再推的最客观的原因。

  据了解,长虹最早宣布量产时间为2008年10月,但到今年1月,其第一期第一阶段的量产才终于实现,其年产能108万片如何消化又成为“头疼”的问题,并且该生产线月平均良品率仅为80%,还没有达到85%的“盈亏平衡点”,长虹仍处在“爬坡期”。

  “等离子对于长虹而言将成为巨大包袱,此前全球等离子都处于低迷状态,被市场严重边缘化,下滑态势表现非常明显,等离子已经变成一个没落的产业。而长虹执意进入等离子市场无疑是错误的选择,20亿美元投入之后,目前为止完全未给企业带来任何效益,面板和等离子产品销售无门,造成投资严重失误。对长虹业绩不会带来良性循环反而起负面作用。”刘步尘认为。

  重面液晶选择

  在等离子项目始终不能为公司带来盈利时,长虹该如何选择?

  按照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的话说,长虹多媒体是“等离子、液晶、OLED并行发展”,但长虹在液晶方面还是与友达合作的液晶模组,除去支付友达相关费用不说,液晶模组并不是液晶产业的核心项目,这与赵勇的“掌握核心部件,以图市场盈利”的想法显然性质不同。

  无论如何,面对液晶市场的火热,长虹似乎也有些按捺不住了。今年6月,坊间传出长虹联合成都市政府及富士康公司,欲在成都兴建8.5代线的消息。但刘海中以“没有这个消息”为由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但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指出,虽然看似长虹否认了这一消息,但以等离子的表现,长虹多媒体寻求战略转型将是必然,而由于OLED产业在未来的不可预见性,以及核心技术的缺失,目前只有液晶面板项目是长虹较为现实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富士康的部分电子信息业务已西迁至成都,其中很有可能包括液晶电视整机和液晶面板项目。刘步尘认为,长虹与富士康接触该项目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即便合作成功,以长虹目前的资金现状,能占股30%就算最高了。

  现在液晶对于长虹来讲,可谓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据了解,早在2003年,平板电视刚进入国内市场时,长虹首先发起了液晶革命,当时其推出的32寸平板曾名噪一时,但由于之后长虹选择了等离子,其液晶核心部分的发展就相对滞后了。

  长虹如果此次重回液晶面板上游,能否为其带来持续盈利,业内多为质疑之声。

  “现在感觉已经有点晚了。最近两年,液晶电视市场发展得比较快。特别是去年,市场意料之外的好。这种高端产业,行业景气度很可能一两年就过去了,现在留给长虹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刘步尘表示。

  的确,2009年以来,诸多企业进入液晶面板领域,仅中国的规划产能就达到8000万张,基本上都可于2011年底之前投产。现在再进入的企业,必定面临一场惨烈的竞争,从而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目前,中国大陆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至今已有北京京东方、昆山龙飞光电、深圳华星光电这三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被正式批准,其他正在等待获批的项目多达5个。而长虹液晶面板项目如果真如传闻所言,与成都市政府联合的中国大陆资本占控股地位,那么资产负债率有可能进一步上升,资金压力不小。因此,长虹同时做等离子面板和液晶面板的可能性并不大,除非有国家资金支持。

  “即便有国家支持,但要知道这个钱是要还的。”刘步尘认为,目前国内外各家电企业均重点开发液晶,放弃等离子。如果全球都没有一个企业等离子和液晶同时做得好,凭什么长虹能?

  是坚持技术并行,还是实施战略转变?长虹似乎正站在交叉口上。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