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行业观察 >

线上线下销量销售额都称王,彩电业应学习“海信模式”

编辑:liuchang 2017-04-06 10:04:08 浏览:696  来源:未知

  对彩电业来说,2017年面临着种种压力:彩电线上销售增长的势头在大幅下降,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势头仍没有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严厉管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包括彩电在内的家电产品需求增长。钉科技认为,重压之下的彩电业要想实现逆势增长虽面临很大挑战,但也并非没有可能,经过市场验证的“海信模式”就值得彩电业学习。

  “4个第一”不是偶然

  2017年彩电市场开局冷淡,从中怡康数据可以看到,1-2月销量分别下降了7.4%和21.4%,合计销量不足1000万台。更不好的状况是,渠道方面线上线下同时在下跌。其中,线下市场零售量和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了21%和14.3%;线上市场零售量同比下降了9.3%,零售额同比仅微增0.3%。

  大盘不好,不代表品牌就一定随之沉沦。钉科技注意到,在中怡康发布的最新一周(3.20-3.26)彩电市场数据显示,海信在线上市场、线下市场的销售量、销售额榜单中均位列第一:线上市场销量和销售额份额分别达到12.0%、12.7%,线下市场销量和销售额份额分别为16.3%、18.2%。,不仅领先TCL、创维、长虹、乐视、小米等新老对手,而且持续碾压3S(三星、索尼、夏普)等外资品牌。

33.jpg

 

55.jpg

66.jpg

  海信获得这4个第一,在钉科技看来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成功的惯性。此前中怡康发布的彩电市场2月数据榜单显示,当月海信电视零售量、零售额的市场份额双双创出新高,分别达到了18.18%、19.38%,均位列市场第一,且领先优势加大。从中外品牌格局来看,外资品牌2月销量总和甚至不及海信电视一家。

  如果把时间再稍微放远一些,2015年、2016年海信销量都位列全球前三,国内市场更是连续14年位列第一。

  从结构看,在高端大尺寸方面的优异表现有力支撑了海信的稳健增长。截至今年2月,海信激光电视在85寸及以上超大屏电视市场份额高达65%,远超日韩品牌强势称雄;在4297-6599价格段中,海信电视分别以零售额12.76%和13.41%位列第一。

  另据中怡康统计数据,3月前三周,海信激光电视销售量、销售额增长幅度分别为850%和744.9%,可以用暴增来形容。

  从上游来看,面板厂为避开市场上供给较为充足的55寸产品,进行差异化布局,转而发展更大尺寸段;另外,第一季度电视面板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彩电企业需要积极布局有更大获利空间的大尺寸产品,如65寸、75寸的高端电视等。

  WitsView预计,今年60寸以上电视面板出货比重可望由去年3.6%提升到5.2%,同时带动电视面板平均尺寸提升两寸到45.5寸。从目前看,高端大尺寸市场仍会继续成长,这也将给海信电视带来更大发展机会。

  如何学习“海信模式”

  海信为什么能够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实现逆势增长?在钉科技看来,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解读:

  一是掌握自主可靠的技术。众多周知,彩电业如今的技术路线颇多,究竟选取怎样的技术路线,考验的是彩电企业的战略眼光和市场敏感度。海信的选择是用ULED动态背光融合量子点去持续升级当下主流的液晶,在下一代、超大尺寸电视方面则深度布局激光电视。应该说,这样的技术路线既有战略远见,又十分务实接地气。综合考量技术的可靠性、自主性以及产业资源整合方面,海信的选择堪称最优。而无论是OLED还是纯粹的量子点,在技术、价格、产业前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短板。

  二是坚定价值战思维。互联网品牌掀起的价格战,一度让整个彩电业陷入了亏损的境地。是走低端价格战还是走高端价值战,成为彩电企业面前一道严肃的选择题。海信显然走的是后面一条路。在技术上,液晶领域打造最先进的“ULED+量子点”技术,超大尺寸电视则运用激光技术,产品上率先占领高端、大尺寸市场,坚持价值战的结果是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赢得更多高价值的用户。

  三是全球化布局。国内存量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如果放眼到全球市场,则前景广阔。很多品牌之所以在内需不振的时候遭遇重挫,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并没有全球化布局的决心和能力。海信不仅在北美、欧洲设立工厂,在美国硅谷还成立研发中心,在德国、美国、日本、加拿大、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设立7处海外研发机构。正是有全球化的战略布局,才让海外市场成为海信电视销售增长的强大推力。

  综上可以看出,虽然市场大环境不佳,但彩电企业只要坚定技术思维、价值思维和全球化思维,那么像海信一样实现逆势增长也并非不可能。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