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将过去了,回首这一年, 手机行业看似平淡实则暗潮汹涌酝酿变局,软硬件加速迭代、销量增速持续放缓、品牌集中度日益显著、全渠道价值凸显,手机厂商在焦虑中度过了喜忧参半的一年。那些能够活下来、活得好的手机厂商无一不是在“创新”方面下足功夫,全面屏和人工智能(AI)成为今年新“标签”。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2017年的中国手机市场。
一、品牌集中加剧
2017年的手机市场格局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市场规模的紧缩导致竞争异常激烈。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总出货量约为1.19亿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但排名前五的厂商市场份额已经突破80%。其中,华为、vivo和苹果出货量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iPhone出货量在第三季度更是猛增了 40%,“马太效应”在手机行业日益加剧。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方面,这些强势品牌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在消费者中良好口碑实现销售业绩的稳步积累。另一方面,品牌厂商持续关注市场发展态势和用户需求变化,不断升级产品系列,强化品牌影响力,提升了品牌实力。
更重要的是在供应链资源配置上,由于华为、OPPO、vivo、小米的营收能力已经远远甩开其他品牌,更容易掌控供应链的优质资源。而这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的旗舰机大战中表现尤为明显,由于手机拼配置导致终端厂商对紧缺元器件恐慌性补货,金属机壳、高清显示屏、超薄触控、高像素摄像头、声学器件、LDS天线依然严重供不应求。
“马太效应”下的手机江湖洗牌预期加剧,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此前IDC公布的今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前五大手机商占据着73.1%的市场份额,而到了三季度,排名前五的厂商市场份额已经突破80%。
对于中小手机品牌而言,在各大巨头掌控渠道的背景下,未来只能专注于细分市场,否则处境将会更加艰难。因此,在今年的手机市场上,更多中小厂商开始针对细分市场推出新品,诸如主打自拍功能、主打续航、主打安全或者双屏等多种智能手机开始大量涌现。
二、老品牌扎堆重返中国市场
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夏普,这些在消费电子行业尤其是手机圈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字,在2017年选择扎堆重返中国市场。引人关注的是,他们或者已经委身中国公司,或者中国力量左右其间。
诺基亚曾被微软收购,最后品牌又授权给了HMD,有意思的是HMD全球董事长陈伟良同时也是富士康国际董事长;同样的还有夏普品牌,全球手机业务也由富士康操盘;当然MOTO的遭遇与诺基亚更为相似,谷歌曾因为看上MOTO的专利而将其收购,在硬件市场并没有起色的情况下转手将MOTO卖给了联想,目前成为联想唯一力推的品牌;黑莓从未在中国市场正式露面,但在全球范围内遭受业绩压力后委身卖给了TCL。
尽管他们过去都是叱咤风云的高端品牌,站在行业金字塔的顶端,产品价格昂贵,同时利润也很可观,但是那些已成为了过去。随着市场饱和,用户换机频次降低,智能手机竞争开始进入品质和品牌争夺的阶段。这一阶段,消费者愿意为高价手机买单,一是品牌要有足够的影响力,二是产品品质要过硬,三是差异化。
显然,这些老品牌影响力已经今非昔比,产品品质还有待提高,而在差异化方面,像诺基亚即做不到小米的高性价比,也做不到华为的大而全,拍照、续航、音乐又不及OV厂商。淡出公众视野多年的老品牌再度回归,如果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号召力,又没有差异化产品支撑,很可能依然面临惨淡收场的命运。
三、全面屏手机爆发
全面屏手机应该是2017年手机行业的大热点,而且是比较特别的一个热点。说它特别,是因为很多热点出来之后,一般到机型批量上市之前都会有蛮长的一段时间。但全面屏手机全面爆发是在今年5、6月份,但下半年,大部分品牌都已经有相应的机型面世了。
从小米MIX、到三星S8,再到苹果iPhone X,大品牌的加入推动了全面屏的爆发。华为、OPPO、vivo和金立等国产品牌厂商的加入更是加速了全面屏时代的到来。全面屏手机是趋势成为了行业的共识,明年全面屏手机市场将会迎来全面爆发。
根据旭日大数据初步统计,今年全面屏手机的渗透率在8%左右,出货量约1.2亿部。由于很多机型都是在第四季度才发布的,今年全面屏渗透率并不会太高。但到明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机型上市,全面屏手机的量会开始爆发,预计渗透率将会达到30%。
四、手机厂商抢占AI风口
今年下半年,一些手机巨头纷纷推出了内置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手机。华为发布了全球首颗AI手机芯片麒麟970,搭载这一芯片的华为Mate10手机,拥有场景识别、自动调校相机,实时翻译等AI功能。苹果也为iPhoneX配备了AI芯片“A11生物神经网络引擎”。
苹果最新推出的iPhoneX也配备了AI芯片,同时还推出了AR Kit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技术,AR不仅能带来全新的信息呈现方式,还能带来更多有趣的互动体验,而苹果AR Kit能够为AR游戏开发者或电影制作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便于他们打造自己的作品。
和华为苹果相比,三星、小米和vivo虽然在人工智能硬件布局上稍微慢了半拍,但在AI与手机如何结合的问题上,三家公司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入口也不一样。
今年5月,三星为Galaxy S8配备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Bixby”,并开始提供“Bixby Voice”服务。Bixby人工智能助手拥有“视觉”“语音”“主页”“提醒”四大模块,可以让手机将变得更聪明、更懂用户。近日,三星也正式向中国的GalaxyS8/S8+以及Galaxy Note8用户推送了Bixby语音助手,用户可以通过中文来解锁手机、发送短信、查找音乐和图片等。
小米同样将人工智能系统作为发展方向。今年下半年发布的小AI,就是小米人工智能方面的代表。今年9月推出的小米AI机器人就是人工智能产品。小米通过大数据的积累和云服务加上深度学习促成小AI产品的诞生。
vivo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产品也已经落地。今年9月21日,vivo发布的全面屏X20手机上已经配备了“智慧引擎4.0”功能。该智慧引擎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根据用户使用习惯,智能分配CPU资源,管控耗电,维持手机使用流畅;当用户在进行浏览网页、翻阅相册等操作时,智慧引擎就会自动启动GPU加速,保证用户能得到流畅的用机体验。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谈AI手机还仅限于孤立的设备,未来5到10年,随着5G技术、深度学习以及计算能力的发展,AI技术将和生活场景实现万物互联,那时的AI手机会让人更加期待。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