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行业观察 >

2017年触控行业冰火两重天:痛并快乐的一年

编辑:liuchang 2017-12-28 09:33:33 浏览:1220  来源:未知

  电容触摸屏一改传统电阻屏和键盘输入时的即视性不同步差异,给消费者带来了此前从未有过的高效、精准人机交互体验,从而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配。自从苹果把电容触摸屏带入到智能手机领域后,到2017年为止,电容触摸屏在智能手机上的大规模应用已满十年。

  电容触摸屏由于操作界面简洁,能给手机显示屏留出更大的空间,加上多点触控与手势控制两大出色性能等,彻底改变了智能手机的人机交互方式。然而传统的电容触摸屏还远没有达到完美的阶段,依然采用了直接导入外界电容来进行数位转换的模式,让电容触摸屏在工作时,导入的电容值很容易受外界温度与湿度的影响,超出运算芯片的检测能力而导致操作动作识别失效。

  为了改进电容触摸屏的特性,有研发能力的手机品牌终端厂商如苹果和三星,开始采用受外界导入电容值较小的in/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其它厂商为了追赶苹果和三星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也开始寻找有供货能力的面板厂商提供类似的in/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或采用触摸屏行业优化过的外挂式GFF超薄电容触摸屏方案。

  进入到2017年,受苹果在显示技术上转向OLED显示屏的影响,由于苹果暂时未能提供与原来in-cell LCD性能一致的内嵌式触控方案,苹果在其OLED新机iPhoneX上,重新回到了外挂式电容触摸屏方案,采用了与iPad一致的GF2外挂式电容屏。

  受此影响,中国的触控行业在2017年开始享受冰火两重天——痛并快乐的一年。

  高端ITO导电膜缺货危机,中高端机型转向in/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

  苹果在OLED新机iPhoneX上,重新回到了外挂式电容触摸屏方案,采用了与iPad一致的GF2外挂式电容屏,由于其产品的规模与良率影响,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来自日本的高端ITO导电膜缺货。

  2016年,国产品牌约有1亿部中高端手机采用了in/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来抢夺苹果与三星的中高机型市场份额。虽然里面有大部分的机型是采用低端芯片的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多数i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也是上下玻璃感应器的混和式驱动方案,少部分采用的是台湾和大陆面板厂的TDDI i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但凭借in/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的优秀体验,和一些软件上的本土化优势,还是让国产品牌快速倾蚀了三星中高端机型的市场份额。

  而2017年初的高端ITO导电膜缺货,则直接拉高了国产品牌采购TDDI i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产品的放量速度,让台湾和大陆面板厂的TDDI in-cell内嵌式触控在出货规模上得到了较好的突破。2017年,国产品牌在中高端机型上采购高性能TDDI触控芯片的in/on-cell内嵌式触控产品数量也突破亿部大关,加上混和式in-cell内嵌式触控产品和升级优化后的低端芯片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产品,2017年国产品牌采用了in/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的中高端智能手机产品总数也超过了2.5亿部,上攀到快3亿部的规模。

  受到in/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产品冲击,中国的触摸屏厂商出货结构也出现了大幅调整。

  首先,一线厂商继续提升超薄GFF电容触摸屏的性能,积极开发国产超薄ITO导电膜材料替代进品,来保住现有客户的采购规模不要出现大幅度下滑。在2月9日,日久光电发布公告称,为加速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主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以3.2元/股发行1700万股股票,成功募集资金5440万元。

  同时,有自制ITO导电膜能力的欧菲科技等企业,也在上游超薄基材供应商的配合下,调升了超薄ITO导电膜的产能。欧菲科技在12月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高端超薄ITO导电膜缺货问题。

  官方售后市场爆发,二、三线触摸屏厂商出货结构悄然改变

  另外二、三线触摸屏厂商,除了继续填补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所带来的市场空白外,也把一大部分产能转向了国产品牌的官方售后维修市场。

  近二年来,随着国产品牌的出货量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官方售后维修市场也出现了爆发的趋势,据李星从行业中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目前二、三线触摸屏厂商的出货数量里,有一半以上的产品,都出货给了官方售后维修市场和公开维修市场。

  目前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保有率快接近10亿部的规模,如果按2015/2016年的产品售后维修次数来看,每年约有接近1.5~2亿次的外挂式电容触摸屏换屏次数。这里面除了约三成会被官方式维修系统采购外挂式电容触摸屏更换外,剩余的七成都是由公开售后维修市场来完成。

  而全球的智能手机保有量也已突破40亿部,而这些智能手机售后维修所需要的外挂式触摸屏几乎全部产自于中国,也就是说其中至少有5亿次以上的外挂式电容触摸屏更换产品,完全是中国的二、三线触摸屏厂商在生产。

  全贴合普及加快,触控显示模组全贴合加工产值超过电容触摸屏生产产值

  不管是为了追求显示效果也好,还是为了追求与in/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产品的超薄效果也好,全贴合触控显示模组在中高端机型上完全普及,行业终于在2017年全部完成。并且随着全贴合加工的工艺改善、材料更新、良率提升,全贴合的加工成本也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全贴合往千元机以下的机型渗透速度也越来越快,目前市场上,销往中国市场的600元以上智能手机,基本上采用上全贴合工艺。

  同时,受苹果在OLED新机iPhoneX上重新回到了外挂式电容触摸屏方案影响,OLED触控显示模组全贴合加工数量也显著增加。另外,苹果在iPhoneX上采用OLED后,其压力触控模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压力触控的生产成本和全贴合加工成本,都有上升。

  因此,2017年三星的OLED触控显示全贴合业务大幅增加,为其带来了约12亿美金的全贴合加工收入。而承接压力触控全贴合业务的TPK宸鸿和GIS业成,两家加起来则新增了约2.5~3亿美金的OLED模组压力触控全贴合加工收入。 加上TPK宸鸿和GIS业成传统的压力触控合贴合业务,两家加起来约有20亿美金的规模。

  事实上,行业计算全贴合加工产值时,一般会把整个全贴合触控显示模组的贴合与组装加工费用包含在内,因此全贴合的加工产值远远高于简单的全贴加加工费用。而从行业上市场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2017年的触控显示模组全贴合加工产值,早已经超过了全行业电容触摸屏的生产产值。

  触控技术更新缓慢,苹果的压力触控和TDDI新型触控是行业突破重点

  2017年在智能手机上的触控交互技术上,仍然没有明显的亮点出现,如果硬要说有的话,也只能说苹果的压力触控和TDDI新型触控是行业突破重点。

  苹果今年在OLED机型上的压力触控技术,由于受触控显示模组结构变化的影响,苹果没有再采用类似原来in-cell TFT LCD触控显示模组时,借用电容触控感应传感器层作的压力触控方案驱动层的方案,而是与原来的压力触控检测层一样,把驱动层从OLED触控显示模组中独立出来,新增加了驱动层传感器。并且为了保证压力触控的电容值稳定性,还额外增加了温度稳定石墨层,把压力触控设计成了一个完整的组件。

  苹果把压力触控设计成一个完整组件的行为,会不会对苹果以后的产品带来新的交互变化,目前行业还没有相关的信息。不过从苹果正在系统中加入更多AR虚拟显示元素的动作来看,李星还是在此建议苹果能够把3D压力触控与AR虚拟显示的交互深度集成起来,真正打开3D压力触控与AR虚拟显示的应用场景,提升智能手机的用户体验。(或许苹果已经着手解决这两者之间的融和问题也不一定)

  非苹果阵营的压力触控应用技术突破,当数谷歌的自有品牌手机和HTC手机,在全面屏显示技术的应用下,谷歌和HTC把电阻式压力触控技术引入到了手机中框虚拟按键和虚拟滑动条上,为手机的交互操作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未来谷歌会不会把这些动作深度集成到自己的安卓系统中,成为有别于苹果的另一种新型交互方式,目前看来谷歌还得首先解决其系统碎片化难题才行。#p#分页标题#e#

  2017年在触控技术上最大的突破,当数年底群创  发布的DST技术(Deep Sensing Technology),群创将DST触控做在LCD TID(touch in display)里面,采用特殊电极设计,模拟3D多指多阶按压触感,可以完全隔离外界电容值的导入,消除了外界电容值导入时,温湿度变化给电容触摸屏带来的影响,带来了摩仿电阻触摸屏绝对坐标的优秀体验。

  群创的DST触控技术具体能不能把电容触控、电阻触控、压力触控的功能都覆盖,集成在一起为消费者带来三者都支持的新应用场景,从而带动整个触控行业进化一步,目前看来首先还是得从鸿海内部开始普及,让夏普手机和诺基亚手机先用起来,才能真正打消行业对其性能与成本的顾虑。

  因此在这种罕见的市场变化中,中国的电容触摸屏市场在in/on-cell内嵌式触控方案产品占据了中高端智能手机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与2016年相当的出货规模,这不得不说2017是中国触控行业冰火两重天——痛并快乐的一年。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