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发布《2022年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行业研究报告》。随着新能源与智能驾驶汽车的渗透,车载显示大屏化与多屏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舱内除了传统中控、仪表需要显示屏外,还新增了HUD、副驾显示屏、后排娱乐显示屏、电子后视镜以及透明A柱等新产品,车载显示屏装配量迎来高速增长。
OLED、Mini LED、Micro-LED成为车载显示技术演进方向
当前车载显示市场主流技术a-Si LCD的市场渗透率持续走低,主机厂一方面在高端车型部署LTPS-LCD,另一方面加紧部署OLED、Mini-LED、Micro-LED等创新技术量产装车。
全球车载显示器(分技术)渗透率预测
来源:佐思汽研《2022年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行业研究报告》
OLED与LCD相比,虽有着延展性强、色域广、亮度高、色彩纯正等优势,且技术已经成熟,但目前在车载显示市场的渗透率仍不足1%。由于OLED发光特点的影响,除成本问题之外,还有良品率、烧屏及使用寿命等技术难点,阻碍了OLED屏幕在车载领域的快速发展。
部分车载OLED显示产品参数对比
来源:佐思汽研《2022年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行业研究报告》
在车载显示市场上,Mini LED一般采用直下式背光,兼具OLED与LCD的优势,并且不存在OLED让人头疼的烧屏问题,产品寿命更长。与OLED相比, Mini LED 背光的良率更高,成本较低,量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显示性能方面,Mini LED整体亮度、对比度、功耗、曲面显示上皆优于传统侧入式背光显示器。Mini LED背光显示器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优势,因此得到汽车整机厂的广泛认可,车厂采用Mini LED背光显示器意愿愈发强烈。
部分车载Mini LED显示产品参数对比
来源:佐思汽研《2022年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行业研究报告》
Micro LED集成了LCD与OLED的优势于一体,画质高、能耗低、寿命长。但其制造工艺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且目前技术还未成熟,虽然高频亮相展会,不过目前远未达到量产要求,因此短期内只能作为车载显示的储备技术,仍待研发突破。
部分车载Micro LED显示产品参数对比
来源:佐思汽研《2022年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行业研究报告》
AR-HUD引领舱内显示交互新模式
智能座舱发展的核心在于如何实现自然合理的人车交互,智能汽车进入人机共驾阶段后,AR-HUD将成为人与车机交互的桥梁。
舱内显示交互新方案
来源:佐思汽研《2022年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行业研究报告》
2022年9月上市的飞凡R7,采用了三联屏与AR-HUD结合的舱内显示。三联屏由10.25英寸的Mini LED全液晶仪表、15.05英寸的AMOLED柔性中控屏和12.3英寸的Mini LED副驾娱乐屏集成,可实现多屏联动。例如副驾娱乐屏主要为副驾驶用户提供娱乐应用,但在出行过程中也可以让副驾驶用户在副驾屏幕上设置导航,避免了驾驶者分散注意力,导航设置成功后,中间的显示屏会自动呈现出对应的地图导航画面,AR-HUD也会同时汲取到导航信息,作出道路指示。飞凡R7的AR-HUD可满足在停驻、充电时,享受沉浸式巨幕影院的体验,通过车机内的视频应用软件,AR投屏就可以把视频内容投射到AR-HUD内进行观看。目前这个等效 70 寸大画幅目前仅支持主驾使用,在观影模式下需要把车停下,同时可以做高低调节,也就是主驾可以斜躺着看正前方的屏幕。
飞凡R7 “AR-HUD+驻车影院”交互设计
OEM+面板(模组)厂商新供应模式
随着主机厂软件能力的提升,软硬件分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主机厂开始自研座舱主机、IVI和软件平台,车载面板和模组供应商业模式将发生变革,逐渐形成“OEM+面板(模组)厂商”的全新供应模式,传统的座舱显示Tier1面临挑战。面板(模组)厂商将逐渐扮演车载显示模组Tier1角色,典型厂商包括深天马、京东方精电、信利国际、群创光电等,面板厂商可以为OEM直接提供一体化封装的模组产品,除传统的中控仪表,面板(模组)厂商和OEM还将进一步合作探索透明车窗显示,极窄边框车载显示屏,柔性OLED,3D曲面显示技术,AR-HUD, OLED车尾灯等。例如,友达光电和群创光电直接向美国汽车整车厂提供全mini LED背光显示模块;三星显示与奥迪公司紧密合作开发OLED产品;特斯拉则主导了关键显示部件的采购,指定显示模组厂商进行封装。下一步,面板供应商将加强与汽车整车厂的合作关系,向主机厂直接提供下一代显示技术,以创造新的价值点。
软硬件分离趋势下,车载显示供应链迎来变革
来源:佐思汽研《2022年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行业研究报告》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