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10年面板需求量涨幅高达41%,但DisplaySearch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平板电视市场逐渐趋向于饱和,液晶电视面板需求将趋缓,据预测,2011年上涨幅度可能仅有8.3%。作为中国彩电业一直在弥补的产业链环节,面板产业近两年来吸引了中外诸多企业进入,特别是高世代面板更是让中国众多上市公司趋之若鹜,甚至许多之前就已因战略失误“吃尽苦头”的彩电面板企业不惜“血本”投入。
面对外资“一窝蜂”涌向中国市场,中国本土彩电面板企业如何突围?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是否一直在被外资误导,投资的最佳时期是否已经过去?行业整合是否大势所趋?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全球液晶面板提速中 本土企业如何转身自主
中外液晶巨头正在掀起一股液晶面板项目的投资热潮。全球第二大液晶面板制造商LG此前表示,其8.5代线将强于友达7.5代线,2011年要做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
一面是外资声称2011年大规模投产液晶面板欲蜂拥抢占中国市场份额,一面是液晶面板需求趋缓的呼声四起,中国本土液晶面板生产企业正在为打开液晶面板商机浴血奋战,甚至变卖“家产”重金豪砸,随着高世代面板厂房封顶、开工甚至量产“好消息”不断传出,高世代液晶面板前景越发模糊。
8.5代高世代面板成为主流?
液晶电视面板占到了整机成本的一半以上,这也是影响液晶电视造价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液晶面板从早些年的三代,迅速发展到四代、五代,然后跳过六代达到七代,更新至八代。
液晶面板世代线数只是业界一个约定俗成的称法。它是按照生产线所应用的玻璃基板的尺寸划分而来的。面板代数越高,面板的尺寸越大,切割的屏幕数量越多,利用率和效益就越高,代表着该面板厂的技术实力越强。
目前生产液晶面板的厂商主要为三星、LG-Philips、友达、京东方、TCL等。
对液晶面板投资最早的是日本企业,韩国和中国台湾紧随其后,大陆面板企业在近年不断冒出。据了解,国内兴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少数为5代、6代线,多数为8.5等高世代生产线。
连续巨亏仅限于前奏?
全球面板业蓬勃发展使得部分国际厂商尝到了甜头,而国内液晶面板企业也看到了商机,国内彩电面板企业上市公司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四川长虹、TCL、深天马等。追赶固然是好事,然而我们不得不看到,目前国内具备全产业链、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液晶面板企业寥寥无几。
如今国内液晶面板企业覆盖产业链最为全面的非京东方莫属。自1997年携手冠捷电子,进入显示器领域后,这家在显示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科技企业,以近600亿的重金投入,造就其成为国内最大,全球排名第九位的TFT-LCD制造商。
十年业绩未亏损的京东方,义无反顾的在2004年投入液晶面板生产之后,由同年净利润2亿元变成2005年巨亏15.87亿元,融资再融资,投入不断加大,然而亏损不止。
京东方副总裁张宇告诉记者:“客观的讲,任何行业的投资收益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仅仅是液晶显示产业。”
他同时表示仍看好液晶面板潜力:“液晶面板已成为当今新型薄型显示技术的主流发展方向,也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增长的核心动力。该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本土企业“坐以待毙”?
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外资彩电品牌为实现全年的业绩目标纷纷转战中国市场。2010年外资品牌液晶电视的整体价格降幅较大,连续半年持续超过国内品牌4%以上。激烈竞争之下国内品牌的价格优势几乎丧失殆尽。
国外品牌降价导致竞争加剧,国内面板企业一夜之间“集体失语”。如今液晶面板时代早已来临,部分国内液晶面板企业却乱了手脚,一时间,液晶面板究竟是否值得投资的质疑声四起。
令人诧异的一幕也实实在在发生,LG前脚表示,其8.5代线将强于友达7.5代线,2011年要做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供应商。后脚不得不发出预测警告,市场需求疲软导致2011年液晶面板价格无法大幅反弹。使得我们对液晶面板的前景看的更为模糊。业界人士发出惊呼“液晶面板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究竟是‘金矿’还是‘陷阱’?”
业内相关资深分析师告诉记者:“我们要看到外资品牌降价幅度很大,不等于价格低于本土品牌。实际上,外资品牌降价之后,平均价格还要高出本土品牌约20%。本土品牌销售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力弱于外资品牌。外资的力量不容忽视,但是不能盲目跟从。”
中国彩电企业究竟如何突围?
有观点指出,全球目前消费电子行业中最成功的模式有两种,一是苹果模式,强大的终端产品与网上内容商店的完美结合,很多彩电巨头学习但是还未能复制成功;二是三星模式,依靠政府支持,在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OLED等领域全面布局。
嵌入式系统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柏斯维表示:“韩国的这种模式和欧美以及日本都不一样,韩国是把产业链内的企业产品都用三星或者LG的牌子,而中国液晶面板企业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彩电企业还是以深耕某一领域的具体产品为主,拓展整条产业链为辅较为稳妥。”
苹果和三星都是成功的典范,却不是永恒的法则,作为中国液晶面板企业所做的更多的恐怕是需要摆正心态,取其精华,剔除糟粕。随着企业利益主体多元化趋势欲加明显,企业更是难以做到统一、平衡,国家以行政力量统一整合固然没错,但却难免变成屏障。万物没有永恒之道,行政和企业个性特点配合,才能更加完善,因地制宜,尊重个性发展。
高世代面板是诱惑还是陷阱?
京东方去年6月刚通过定向增发A股,完成融资120亿元,8月底宣布,兴建国内第一条第八代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80亿元,其中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72.17亿元,京东方需要自行筹资85亿元投入项目公司。
近期,中国成为大尺寸液晶面板新建产能的高发地区,今年以来宣布建设的7.5代以上生产线已多达七条,据此估算,未来几年国内在大尺寸液晶面板线的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
LG Display,三星已决定分别在广州和苏州投建8.5代和7.5代线,而TCL集团本月亦宣布计划在深圳兴建一条8.5代线。
京东方目前拥有一条五代线,一条即将投产的4.5代线,并且合肥六代线正在建设中,在全球液晶面板销量中排名第九位,离韩国三星、台湾友达、日本夏普等国际面板大厂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则则报道,令人感到惊心动魄。
近两年在政府鼓励之下,中国高世代面板企业不断涌出。虽然高世代面板为中国彩电面板企业带来了福音,然而回过头来思考,为何全球高世代面板的出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本土企业才开始追捧?是否是盲目跟从?
最近6年来,我国彩电企业的液晶显示面板进口金额就高达500亿美元。
“高世代面板只能依靠进口”的困局能否打破,一直是在国内众多彩电企业的心头痛。
回头看看,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3D电视,乃至高清数字电视,中国企业真正自主研发的有几个?我们在观察中国企业短板的时候,不能仅仅把眼光局限在产业链上。虽然产业链不完整,是中国彩电企业的薄弱环节之一,但不是全部。
我们不得不承认,面板产业链不完整、国内企业在上游产业链上的供求矛盾加剧、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不足等已经日益显现,也成为制约中国彩电产业发展的巨大短板。
那么,高世代面板究竟是“金矿”,还是企业又一次战略投资的“失败品”?但愿不是后者。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