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行业观察 >

日本OLED战略失误警示国内产业的发展

编辑:hattie 2011-03-23 14:39:39 浏览:1336  来源:中国OLED网

  日本TFT-LCD产业错失桂冠的原因在于过早相信OLED将要取代TFT-LCD,实际上,被誉为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之星的OLED,尚未达到普及市场的要求。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和消费国,2009年彩电产量近亿台,其中,液晶平板电视占68.3%。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布局较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电视生产所需的面板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大尺寸电视用面板目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致使整个彩电和平板显示产业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转型压力。

  2009年我国液晶面板进口1.8亿块(含中小尺寸),进口金额达350亿美元,居单一产品进口额第4位,仅次于集成电路、石油和铁矿石进口额。2010年1~9月,我国液晶面板进口1.77亿块,同比增长39.5%,进口金额达352.7亿美元,同比增长47.3%,已超过2009年全年进口额。

  对此,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中明确将TFT-LCD液晶显示列入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力求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促进我国彩电产业整体转型。近期,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再次将液晶显示产业作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我国TFT-LCD液晶显示产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TFT-LCD与OLED的较量

  新型显示产业包括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PDP(等离子)、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在彩电向平板转型后,TFT-LCD液晶显示去年已占有市场近90%的份额。PDP等离子产业,除了日本松下还在做,其他都向中国大陆转移,其市场份额不足10%。因此,PDP与TFT-LCD的竞争,谁胜谁负,已经不用讨论。

  现在,业内从领导到专家,从企业到研发机构都担心的问题是:为什么海外的大企业,如三星、LG、夏普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制造企业,从去年起,都要把大尺寸的TFT-LCD生产线向我国大陆输出,会不会是它们都将进入大尺寸的OLED面板生产制造行列?

  再看这几个事件:2007年,索尼曾向日本国内推出价钱为20万日元的11英寸OLED彩电,据说成本达到70万日元,为的是赔本赚吆喝,在索尼的大力推动下,OLED成为平板显示行业最超前的技术,三星也曾经宣告在2011年要推出32英寸OLED彩电。

  然而,就在众厂商争相入围参与追逐之时,索尼却先退了下来,2009年3月索尼宣布退出OLED彩电领域。三星最近也突然宣布今年要在国内再建一条第8代TFT-LCD生产线,因此三星要推出32英寸OLED彩电的计划可能有了变化,今年1月份,三星负责OLED移动显示的SMD公司负责人也对外宣称,在同背景下,OLED的耗能比TFT-LCD要高30%,因此,即使在中小尺寸的移动显示器领域,OLED也不可能很快代替TFT- LCD,2010年12月25日,日本东芝与美国苹果合作建了一条中小尺寸TFT-LCD的新线,专供iPhone与iPad的显示,此事再次证明一度被誉为下一代平板显示技术之星的OLED,尚未达到普及市场的要求。

  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Search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得益于三星、索尼等公司的努力,OLED在小尺寸显示器市场表现十分抢眼。OLED显示产品的市场份额逐年增长,预期2015年产值能超过50亿美元。但这与产值千亿美元的TFT-LCD无法相比。

  相比于传统的液晶电视,OLED有着机体薄、对比度高、色彩丰富、分辨率高、视角宽广、耗电量低等诸多优点。另外,由于OLED内没有液体分子,其抗震性能更好、耐低温、结实耐用。同时,与毫秒级响应的TFT-LCD面板相比,OLED的响应时间是其几千分之一,不会出现拖尾和动态画面抖动的问题。如此优异的技术始终无法广泛应用到电视上,是因为各大生厂商在投产大尺寸OLED面板时的良品率极低(还不到30%),而TFT-LCD 面板却可以达到90%以上。这让OLED电视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这也是大尺寸OLED面板不能量产的原因所在。

  正是在国外大企业OLED面板技术还未过关的前提下,我国新型显示科研与产业赶超世界一流显示企业争取后来者居上就成为可能。因此,我国科技部设立863新型显示专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把研发OLED面板技术作为重点支持项目是完全正确的。

  后来者可居上

  产业的国家转移是非常复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日本是TFT-LCD产业化的发明国,上世纪90年代在世界显示市场占有 100%的份额,但随着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介入,其市场占有率直线下降,到2006年降到10%(见日本《科学技术白皮书(2009年版)》),其原因在于日本国内市场的饱和、萎缩,人员资本的增加,环境、材料成本的局限。尤其是日本大企业这十年战略的错误:他们过早相信OLED将要取代LCD,因此,在OLED大尺寸显示研发投入过大,而迟迟无法克服量产的难关。相反,韩国企业这十年在显示产业的研发战略正确,为攻克TFT-LCD背光源的LED革命,在前年获得成功,因此,三星、LG把日本的TFT-LCD产业抛得远远的,取得了世界显示第一、第二的佳绩。

  这个事实表明,尽管日本发展TFT—LCD产业已经40多年,韩国只有30多年,但韩国超过日本已成事实。我国尽管发展TFT-LCD产业不过10年时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还有10年以上的差距。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其主要因素是政府的改革政策的英明正确,部分因素是具有有利的人员资本、环境及材料成本。在液晶显示产业,拿京东方来说,自2002年进入液晶显示产业,在海外收购获取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已先后自主建设并成功运营了北京5代线、成都4.5代线,京东方在合肥自主建设的我国首条大尺寸第6代TFT-LCD生产线也于2010年10月18日实现量产,并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使产品良品率达90%以上,充分说明我国本土企业已完全掌握了液晶显示的核心技术。

  龙头带动

  从CRT彩电发展起,我国已培育了六大世界彩电品牌,成长为第一彩电生产大国,在政府领导部署下,2008年开始了CRT彩电平板化战略转移,在TFT-LCD与PDP彩电生产上,六大彩电品牌已基本奠定了平板彩电生产大国地位的基础。

  我国发展TFT-LCD产业最大的优势是市场的优势。TFT-LCD战胜CRT也是靠笔记本电脑诞生的市场优势,我国现在不仅是彩电生产大国,也是近年发展起来的iPhone与iPad的代工大国,这也是TFT-LCD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我国TFT-LCD产业后来居上是完全可以预期的,因此政府重视、支持TFT-LCD十分必要,把其列入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性产业有重大意义。

  京东方自主创新建设高世代线打破了海外企业对我国液晶显示产业的长期封锁,海外企业纷纷要求来大陆投资设厂。为使国内产业健康发展,2010年初,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了《2010—2012年平板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发展国内液晶显示产业两大原则,即总量控制和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民族产业发展。根据这一规划,对海外项目进行综合审批,延缓了海外企业进入大陆投资的时间,给国内企业发展赢得了近一年的宝贵时间。

  2010年11月,三星、LG获得政府批准,开始分别在苏州和广州投资设厂,并已开始采取降价等策略打压本土企业,抢占国内市场,使国内整个彩电产业链再次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日、韩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发展液晶显示产业的经验表明,多家企业同时上马,展开内部竞争的格局,不利于国家或地区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要做强,必须先立龙头,要集中力量支持一至两家有知识产权、有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才能带动国家产业的整体发展。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