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协会培训 >

三星的工业设计智慧

编辑:janny 2011-08-01 09:39:50 浏览:713  来源:

    在针对中国市场的多开门冰箱中,一排便于悬挂塑料袋的挂钩,一个便于新旧鸡蛋自动排序的斜坡……这些“微创新”体现了三星对产品易用性的追求,体现了三星设计对“中国元素”的汲取。“将企业文化和价值哲学融入产品设计,转达给用户,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力。21世纪,设计的竞争力非常重要。”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所长梁东桓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诠释了设计的力量。的确,15年的设计战略,让三星赶超了同行。在今年3月的企业设计能力排名“iF Ranking Creative”中,三星以总分2960分位列第一,进入前10名的企业还有飞利浦、索尼、博世、西门子、苹果等。

  设计优先原则

  与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等拥有100年以上发展史的欧美企业相比,三星年幼了许多。与比邻的松下、索尼等日本企业相比,三星依然有历史的差距。作为一家“后发”的企业,面对与索尼等国际同行的竞争差距,李健熙会长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设计革命年”工作方案,并将设计定义为三星的核心战略。2001年,三星成立了最高经营层直属的设计中心CDC(Cooprate Design Center)。“CDC向最高经营者直接汇报重要的设计决策。CDC决定的设计方案在今后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不得改变,销售、开发、产品、生产等部门都要按照设计优先原则开展工作。”梁东桓很自豪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在李健熙会长授予的最高奖励——“三星人”奖中,设计部门作为单独的领域设置奖项及受奖人。三星高层对设计的支持和重视,还表现在优秀设计人才的垂直流动方面。梁东桓说:“在三星,高层管理者以年长者为主。今年两位38岁的设计师晋升为高级管理级别,这也是三星内部最年轻的高级管理人员,这足以证明设计的力量在三星是最重要的。”

   产品战略愿景牵引

  “节能、低碳、环保是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包括三星在内的世界领先品牌已经将‘改善人们生活、体现人们生活价值’作为设计的主题。”梁东桓如此阐述家电设计趋势,让记者想起了三星电子不久前发布的“智慧生活”概念,即致力于为终端产品的智能设计、用户的智能体验以及所有终端设备自由地连接和互动。正是这种顶层的产品战略愿景,绘制出三星产品设计清晰的路线图。据梁东桓介绍,三星设计大致遵循三大设计原则:第一,与我的生活相和谐的设计(Harmonious Comfort);第二,贡献于环境和人类未来的设计(Better Nature);第三,直观沟通体验的设计(Easy Smart)。这种产品开发和设计的策略很好地融入了企业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产品设计语言和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智能设计”是部门协助的过程。经营者责怪设计部门见效慢、难考核,销售部门抱怨设计部门奇想多、效率低,设计部门觉得琐事烦身、尊重不够……在企业运营、技术研发、产品管理和销售各环节之间的“纠结”,是企业内部较为普遍的现象。三星独特的部门协助和知识共享为其赢得了竞争优势。“设计是产品最先开始的阶段,设计部门会给产品、销售等部门提出一些挑战性的创意。”梁东桓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但是,设计不完全是梦想的事情,要考虑很多销售部门的情况和意见。只有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充分融合了各部门的意见,才能做出好产品。共同努力是三星的特点之一。”

   团队是第一资本

  “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曾经被很多国内企业视为管理三要素;吸引本土一流人才,更是通用电气、微软等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研发设计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些企业不乏“创意大厨”的离散型创新设计。三星在全球有6个设计研究所,吸引着世界很多优秀的设计人才,帮助三星理解不同地域的产品和文化。

  据介绍,三星在设计团队建设上有4方面建树:第一,运营“设计银行”(Design Bank),共享知识。梁东桓说:“无论是已经产业化的设计,还是未被采纳的创意,都能在这个‘设计银行’中找到。”第二,多看、多感觉,培养“设计达人”。三星为设计师提供体验海外各国生活和高级文化并访问体验各领域最高水准现场的机会。第三,为了培养未来的人才与高校合作建立“Membership”制度。三星的设计部门支援学生的研究活动,请现职业务专家做导师并共同推进课题来培养三星未来的设计师。而且三星运营的“三星设计学校”也是一个培养具备全球视角高级设计人才的体系。第四,通过与世界各国最高设计专家和设计公司的合作来努力使三星的设计持续发展。

  谈到中国同行的设计水平,梁东桓惊喜于其成长速度:“中国同行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只要企业高层高度重视设计,只要产学研更好地结合,只要设计团队在多看多感觉中不断积累设计智慧,中国的设计一定能够引起世界瞩目。”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