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IC、背光模组、触摸屏等。制造成本占15%-20%,包括折旧、维修、直接人工、动力燃料。另外,管理、营销、研发等费用占10%左右。”刘庆全分析。市场需求方面,刘庆全认为,除手机外,中尺寸市场正在崛起,成本战略的重点在原材料。解析度、厚度、大尺寸、视角、亮度/对比度、色域、色数等技术性能的提高对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制造成本都带来挑战。
董友梅介绍说,京东方TFT-LCD面板生产线2005年量产,良品率一直在90%以上。“明年1月我们将有一条4.5代生产线开工建设。我们在中小尺寸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能力,这也是京东方在中小尺寸产业方面的布局和策略。我们这条生产线最大的特点是CF内置,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董友梅介绍说。
从中小尺寸来讲,技术的多样性是最大的挑战,董友梅认为,要做好先进的技术储备。从TV应用来讲,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定要进入大尺寸面板的生产。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技术和产品上做好储备,为向高世代发展做准备。
高世代生产线建设是必然选择
对于京东方上马4.5代生产线,兴业证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时红认为,从厂商个体来讲,走这条路更稳妥,从国家产业大局来看,走大尺寸是必然,所以这两者是个不同阶段和层面的问题。
中国内地TFT-LCD面板厂商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面对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如何发展,如何突破发展中的瓶颈,是摆在中国内地TFT-LCD面板厂商面前的重大课题。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金松认为,向高世代生产线(大于5G生产线)方向发展,跨入全球激烈竞争的LCD-TV市场是我国发展TFT-LCD产业的必然选择,一定要探索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TFT-LCD产业发展模式。“LCD-TV市场是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如果不进入LCD-TV市场就很难获得市场发展空间,未来很难与世界TFT-LCD大企业在规模上和技术上展开竞争。”金松认为。
相关链接
国际5代以上TFT-LCD生产线情况
注:资料统计截至2007年9月
淡季不淡面板制造商话语权大增
兴业证券研发中心时红
一般而言,每年第四季度往往是TFT-LCD制造行业的传统淡季,历史上除2003年外,相应面板价格都有明显的下降。但目前第四季度已经过半,面板价格依旧上涨,确实是历史上罕见的景象。这体现出四个层面的重要含义:第一,供需状况并未出现大的变化。需求持续旺盛,而产能扩张相对谨慎。第二,市场预期心理发生了微妙变化。由于预期未来供应短缺已经成为业内共识,使得下游客户担心到明年旺季时拿不到货,从而不敢采取激进的价格谈判策略,甚至提前下订单。第三,面板制造商的话语权大为提升。一改过去较低的议价地位,面板制造商对下游厂商的价格谈判话语权大增,产业利润分配新格局正在形成中。第四,行业周期出现了拐点。TFT-LCD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长达数年的景气上升周期。
本次始于2007年5月的行业景气周期性上升,将有望持续到2010年前后。在此期间,TFT-LCD产品价格的波动区间将有所收窄,将给业内厂商带来持续和稳定的利润回报,当然,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以及成本的不断下降,TFT-LCD产品尤其是液晶电视的价格仍会有所下跌。短期来看,即使是下跌,幅度也将十分有限,而以此为契机,面板制造厂商的长期获利空间已经悄然打开。
从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来看,相对于国内通过合资形式引进技术的其他厂商,京东方由于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无疑领先一筹。而较强的研发制造能力,也使得公司在技术方面具备了在TFT-LCD行业进一步扩张的能力。应该说,在日、韩等政府都力图封锁对外转移技术的背景下,国内企业想再取得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是很困难的。在小尺寸液晶业务领域,公司通过产业链的向上延伸,进入阵列和成盒生产领域,从而将掌握更多的成本和市场控制权,中小尺寸业务在2009年以后有望迎来爆发式成长。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