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市场行情 >

迎接“过剩”时代2012年TV产业展望

编辑:admin 2012-03-15 12:11:51 浏览:1264  来源:中国OLED网

  据工信部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国内彩电产业总计制造了占全球40%以上的彩电产品,其中绝大多数已经是液晶电视等平板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占比也超过总生产量的50%以上,远高于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其他电子类产品的自主品牌占有比例。有分析认为,国内彩电产业已经告别平板彩电普及初期的“被动”局面,无论是在“量”还是“质”的因素上,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中国彩电业告别“缺芯少屏”

  2011年6月底,国内主要的平板显示器件制造商,京东方投资230亿元的国内首条8.5代液晶面板线正式投产。同时,包括如康宁玻璃基板项目,为京东方提供大宗化学气体的美国空气化工产品有限公司与法国液化空气集团项目,及全球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商冠捷等企业也已经纷纷入驻“北京平板显示产业园”。

  京东方8.5代线是国内企业投资设计并控制下的首条能够生产目前市场上所有尺寸液晶显示器件的“核心面板”的生产线,年设计产能按照1300万块终端计算,占据全球液晶面板供应市场产能的5%左右。与此同时, TCL主导的深圳华星光电8.5代线项目也已经于近日开始投产,龙飞光电在昆山的7.5代线的紧锣密鼓建设亦快完成,加上三星可能在国内建设的8.5代线,按照2011年国内彩电出货量占全球40%计算,国内液晶面板自给率在未来两年内渴望大幅提升到50%左右。

  “屏”是液晶等平板电视产品的核心资源。按照完成后段模组封装的产品计算,平均占据液晶显示产品的成本在65%到90%左右。拥有稳定的“屏幕”资源的供给保障是国内彩电产业“产业安全”的基本屏障。

  在液晶电视等平板产品兴起早期,由于液晶屏幕资源主要被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企业控制,国内液晶彩电市场颇受制肘:市场景气时,非但屏幕资源价格高,更是随时可能断货;彩电市场不景气时,国内采购企业又没有能力压低屏幕采购的价格,屏幕供应者甚至以限产来强行推高价格。面对,“屏”的困局,国内彩电企业在平板普及早期的05年到10年一直处于亏损、盈利状态的不断“切换和飘摇”之中。

  2011年,京东方液晶面板高世代项目的投产是一个契机,此后龙飞光电、华星光电等项目也已经稳步推进。同时,伴随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彩电市场,特别是传统消费市场欧美地区市场的萎靡,日韩液晶面板、等离子面板等生产线也将处于需求饱和状态。

  面板市场已经彻底转型成“买方市场”。众多业内人士向投影时代网如此表示。这对于国内彩电企业的采购议价、稳定上游供给都非常有利。事实上,彩电产品主要上游元器件中处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的不仅仅是面板,还有“芯片”。

  彩电产品,特别是网络电视、智能电视产品对半导体集成芯片的需求非传统彩电能够比拟:包括成像控制芯片、面板驱动IC、变压器功率半导体、智能电视的运算芯片和图像芯片、内置存储闪存芯片等“半导体成本”在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整体成本扣除面板资源之后的部分中,至少占有5成的比例。

  也就是说,“屏幕”加上“各种各样的芯”占据一台平板电视的硬件成本往往至少能够达到85%左右。这也是为什么业界专家总是拿“缺芯少屏”来形容国内彩电业在平板普及早期的困境的原因了。

  不过,随着全球彩电市场特别是平板市场的成熟和全球金融危机对市场成长速度的延缓性影响,彩电产品的各种各样的“芯”已经不是采购的难题。即便是目前的智能电视应用的最新型芯片,也有着智能手机和电脑PC产业已经形成的“巨大”供给能力予以充足的供应。自2011年开始,国内彩电产业已经完全告别了“缺芯少屏”,备受国际大厂和上游产业制衡的局面。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