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杂志专栏 > 杂志期刊 >

未来中国平板显示发展趋势:OLED or TFT-LCD?

编辑:kathy 2012-06-07 09:32:51 浏览:3066  来源:《国际光电与显示》

  2012深圳光电显示暨2012中国(国际)彩电节和2012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每届深圳光电显示周论坛唯一一个高峰论坛的节目,每次活动都得到了业界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与其他大会报告形式不同的是,本次高峰论坛是一个嘉宾与参会者交流、互动且现场气氛轻松、愉悦的平台。本次高峰论坛共邀请了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理事长彭双浪、香港科技大学显示中心主任郭海成、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彭俊彪以及深圳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成明等七位重量级嘉宾到场座谈。本次高峰论坛探讨主题是“平板显示技术发展的动态和中国平板显示未来发展前景”,七位嘉宾就目前我国的OLED与TFT-LCD的发展与现场来宾作了深入探讨。

  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秘书长孙政民和深圳电视台吴娅琼小姐共同主持了此次高峰论坛。孙政民秘书长首先对全天学术会议的报告作了简短的总结,他说,今天各位专家都发表了高论,大家的观点也有互相竞争,这就好,就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然是学术会议就强调学术自由、学术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为了活跃现场气氛,孙秘书长也对此次论坛略作调侃,他说,此次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精英的高度关注,今天来的许多专家学者是重量级的。说句老实话,有资格座上来的不下于20人,但没办法,只能请7位作为代表,其他重量级的专家、教授对不起,委屈你们在台下,咱们一起共同讨论吧!论坛就在这种欢快的氛围中开始了。

  孙政民:目前全球90%以上的市场都是被液晶显示器占据。我记得80年代初的时候液晶是最差的显示器,又不发光,又没有亮度,又有视角问题,响应又慢,几乎找不到优势。曾几何时,30年过去了,当年的梦幻电视由液晶显示器担当了,现在液晶显示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地步,我们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液晶显示技术未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我想请教一下欧阳钟灿院士。

  欧阳钟灿:液晶显示经历这30年的摸爬滚打,将来会不会有新的技术取代,真的不好说。但是从21世纪的信息时代来说,液晶显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目前我们国家产品、数量来讲,现在无论是iPhone、iPad、电视都离不开液晶屏。液晶和CRT的竞争,最明显就是PC,所以平板显示给液晶发展的空间,当时大屏幕还是很难的,我们要感谢日本、韩国,把大屏幕跟CRT进行比较。到了现在是不是液晶显示已经到底了?iPad、手机就不会,手机换代是非常快的,所以液晶显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孙政民: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郭海成教授,液晶技术不断地发展,从模式、材料、设备、工艺还有很多,我想请教一下郭教授,您的观点是什么?

  郭海成:LCD可以说唯一的缺点是用电比较大,主要是彩膜,还有偏光片技术,如果解决这两个问题,LCD用电效率和OLED差不多,或者比OLED差一点。所以我觉得LCD和OLED还有长远的竞争,LCD如果要提高性能,要把偏光片去掉,这个技术十几年前日本已经做了,也没有实现,这方面有些专利已经到期了,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还有像纳米技术、纳米光学,可以找到一些试验点看一看,这样的效益会提高,所以有很多发展空间的。

  吴娅琼:TFT-LCD用了18年的时间从一代线做到十代线,三星过去曾说要做十一代线,友达也说要做十一代线,由于金融危机加上欧债危机,这些计划都搁浅了,如果在不差钱的情况下,请问彭总,友达会考虑重启十一代线吗?

  彭双浪:我们要投入一个产业,除了要看整个技术到不到位之外,最重要的是看钱的问题,另外一个是市场。目前整个市场的情况,虽然2011年10代线投产以后,60寸以上的超大尺寸份额已经有成倍的增长,但还不足以消化10代线产能,所以在这个状况之下,目前为止10代线的整合、回收还是遥遥无期,还处在非常大的亏损状况之下。TFT-LCD在过去15年得到了非常蓬勃的发展,其实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取代系统应用,如便携型产品,甚至显示器、TV,取代过去非常庞大的CRT应用。未来在应用上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挖掘出来的地方,但是要走向TV这么大的面积取代现代的技术,目前是看不到的。所以3年以前我们曾经有做规划到10代线,可是目前不只是资金的问题,还有市场和应用上,还没有看到非常明确的利用目标,目前还是以8.5代线作为量产的工程。

  孙政民:谢谢彭总,企业家讲出来的话和教授不一样,作为企业家来讲,考虑得更多是技术和市场发展。下面请教贺总,您觉得TFT-LCD技术未来发展空间还有哪些?我参与过华星未来几年计划的评估工作,请贺总介绍一下,华星还有哪些发展?

  贺成明: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介绍华星未来发展的想法。首先讲华星的建立在2年多以前,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开展的,当时做这个决策的时候在座很多人都在,做这个决策得到了一系列反对声音,反对来自于学术界,说组建团队完不成建设。第二个反对是政府,200多亿的项目,风险巨大。三是来自企业界,有很多疑虑。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现在华星的情况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市场也有一点点回暖的迹象,良率也达到了90%以上,我们心里稍稍安稳了。安稳之后依靠工厂参与竞争。一个是继续向TFT-LCD方向,比如说市场需求肯定作为企业驱动的源泉,现在切割的是32英寸、45英寸、55英寸,我们还有一些尺寸不具备,我们在这方面继续研究,看怎么做。另外4.5代生产线正在建实验室,为未来的OLED的发展方向,还有低温多晶硅的研究,但毕竟刚刚起步,现在马上确定未来的方向还为时过早,这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

  孙政民:刚刚四位嘉宾对LCD发展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教授主要搞研究,企业想的怎么赚钱,现在请台下一位教授发表他的高论,有请复旦大学谷至华教授。为什么请谷教授讲?他原来在吉林彩晶工作过,现在又在从事研究,我们请他谈一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谷至华:我认为TFT-LCD从1代线做到10代线,基本核心技术都没有变,整个TFT-LCD平板显示器处在起步阶段,其未来发展动力在于这个技术本身杂交的技术优势有发展基础。第一块是光学开关的液晶技术,第二块是作为电学控制元件的TFT,第三块是背光源。这三个杂交技术中的任何一块技术进步都会带来液晶显示器的技术提升。我觉得在未来几年之内会有非常重要的技术进步,因为从1991年第一条线的投产到2009年10代线的投产,差不多20年的时间里,TFT-LCD经历了疾风暴雨似的产能扩张,到目前为止TFT-LCD只是告诉我们,平板显示器可以这么做,但是根本没有时间考虑怎么做得更好的基础性的技术工作,从现在开始整个产业一个产能扩张的过程已经结束了,现在进入一个扎扎实实的技术提升阶段。

  现在TFT-LCD面临三个技术升级:第一是TFT技术,华南理工彭俊彪教授讲了这个金属氧化物TFT技术,这个技术是非晶硅和多晶硅技术的替代。从氧化物半导体的优良的物理特性和工艺特色的角度来看,实现400、500的迁移率完全可以期望。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集成系统,将驱动IC、控制IC以及CPU都做在玻璃上。

  第二个技术,我们现在拥有的技术应该说光能的利用率很低,只有8%。目前的液晶是偏振光的开关,其中偏光片损失光能一半多,如果蓝相液晶光子晶体的性能研发取得突破,就可以得到自然光的光学开关,去掉偏光片,光的利用率会大幅度提高,功耗就会有大幅降低。另外现在背光源我们用LED已经有很大的进步,LED目前只有100lm左右,我们可以期待3年以后LED二极管做到180lm,做到200lm,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第三个技术就是用场序背光源,用时间彩色技术代替现在的空间彩色技术,我们就可以取消彩色滤光片,这样既提高分辨率,又大幅降低功耗。我认为在未来的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TFT-LCD的功耗可以降低十倍,这就是TFT-LCD生命力所在,目前只是冰山一角,才看到一点点。

  孙政民:谷教授发表了跟很多人大不一样的结论,特别是媒体在担忧OLED是不是取代TFT-LCD,刚才谷教授说潜力很大,TFT-LCD的发展现在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究竟今后如何?我们有待实践证实。我本想和各位嘉宾探讨LCD的发展还有什么空间,不知不觉就把和OLED之间的竞争拉出来了。LCD也是比较命苦,一开始,10年前PDP曾经耀武扬威说,将来高清大屏显示就是PDP一统天下了,LCD充其量就是20英寸以下。10年后,LCD不仅打败了CRT,也将PDP排挤到边缘。正当它得意洋洋的时候出来了OLED,最近三星势头很猛,所以我下面一个问题就请教彭俊彪教授,LCD现在性能发展得不错了,经常说OLED比TFT-LCD亮度高、对比度高、宽视角,响应快,其实差距并不大,有些优势也没多大意义。你能告诉我OLED相对TFT-LCD最重要的优势在哪里?

  彭俊彪:这个问题既大又小。比如说OLED薄、轻,柔性、卷曲、可折叠,还有一些其他的性能。从应用来讲,它的前景、空间很大。从OLED的产业发展来看可谓生不逢时,为什么这么说?自1997年第一款车载OLED的产品出来之后,以为OLED将来产业会大发展,很快发现没机会了,因为当时液晶技术取得了质的突破,所以在电视上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假如不是这样的话,今天的显示不一定是这种局限。我的意思不是说OLED如何好,从OLED本身的制造性、性能、应用的空间来讲,现在逐步被市场认可,这还需要过程。今天的报告一再讲,TFT-LCD是巨无霸,这也是一个相当长的一段过程,我相信OLED,也就是说从去年开始才看到它有被消费者认可的应用领域和空间,现在实际上才刚刚起步。所以我说OLED的发展,虽然大家认为曙光已经在前面,实际上从中国做OLED产业的角度来讲,一个是技术布局,一个是空间布局,可能要更加理性、更加仔细的思考。

  我本人对OLED倾心并不是排斥LCD,LCD技术的层面很成熟,而且到了相当的程度。OLED现在所欠缺的,随着发展过程来看,与材料密切相关的器件、工艺和装备都逐渐、逐渐在整合,可以说OLED产业技术的发展还处在群雄争霸的局面,过不了太久是不是几家独大?到这个层面就与液晶差不多了,我说OLED还有一段比较长的发展时期,从性能来说我认为它更优越一些。

  郭海成:我觉得有很大的可能是LCD和OLED会同时存在,而且同时存在在同一个产业,因为OLED与LED做背光不一样,研究发现OLED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有偏振光向,如果OLED做背光源,就可以把现有偏光膜去掉,立刻光效应提高一倍,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怎么把OLED的光源做好,可以让OLED与LCD同时存在。

  孙政民:谢谢两位教授,两位教授的观点是一个新内容,不是谁取代谁,而是融合或部分融合。今天嘉宾有三位教授,三位企业家,回答问题角度不太一样,我有一个问题请教彭总,OLED的事情不仅是大陆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台湾媒体也忧心忡忡,有人说OLED的兴起就是投资几千亿新台币的TFT-LCD行业灰飞烟灭,有那么恐怖吗?

  ......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国际光电与显示》2012年6月刊,欢迎订阅!

  订阅咨询:0755-86149014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