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究机构NPD DisplaySearch指出,为了追求更高的产能利用率(更大玻璃利用率)与产品附加价值,包括台湾及韩系面板厂近来都积极朝较大尺寸及新尺寸电视面板发展,例如39吋、46吋、47吋、50吋、55吋、58吋、60吋等等,进而减少了32吋等传统主流规格面板之供应量,预计2013年包括台、日、韩面板厂还会进一步降低32吋面板的供给量。而这股趋势反而让量产初期专于32吋电视面板的国内面板厂商一个打入国际品牌供应链的绝佳机会。
不过,由于国内并无7代线面板厂可用于经济切割42吋电视面板,因此,近来许多面板厂如友达AUO、奇美电子、LG Display等等,不仅利用7代线去生产新尺寸面板(50吋机种),也透过8代线去生产42吋面板,甚至用套切的方式(MMG, Multi-Model Glass)、同时在同1片玻璃基板上生产其他尺寸面板,象是韩国三星与LG运用8代线基板同时套切生产60吋面板与32吋面板。希望透过弹性成本调整及多元产品差异,取得竞争优势。
另方面,国内电视厂商也开始生产58吋面板,希望用来跟60吋作同尺寸区间的竞争。至于韩国三星与LG Display则扩大在60吋面板的供给给集团品牌(三星电视与LG电视)使用,目标在于与Sharp、Vizio等品牌竞争。
从电视整机端来看,面板厂在于大尺寸面板生产及供货策略的调整,也正在影响电视品牌整机业者的生产与销售计划。例如,因应50吋机种可能对于46吋/47吋产生取代效应,包括Panasonic、Philips、Samsung、Sony、Toshiba、Vizio、LG Electronics,以及中国品牌等等,大多决定导入50吋产品。
而韩系品牌大厂三星更决定将在2013年推动“全面采用新尺寸”的策略,包括28吋、39吋、50吋机种等等。Toshiba更准备在2013年将其(电视产品策略)重点放在39吋、50吋与58吋机种,减少40吋、46吋、55吋等3个传统主流机种的比重。此外,Sony也正考虑以42吋及39吋机种分散40吋产品的风险。
国内电视品牌则因市场结构多样化、消费者较易接受新产品,加上品牌之间产品组合竞争激烈,导致各品牌厂商对于主流面板尺寸几乎都是采取照单全收的方式,预期这也将有效带动2013年新尺寸电视在中国市场的成长。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