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产业链的进化:西村法则与“自我加速型”的资本开支循环
与半导体产业类似,LCD产业链也同样存在着相似的规律,业界称之为“西村法则”:液晶面板的玻璃基板尺寸具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大约每3 年扩大1.8 倍。西村法则根源于需求扩大,直接驱动力是厂商提高生产率的动机。西村法则与摩尔定律的不同之处在于产业链环境不同、代际产品间的替代性不同、需求扩张的方式不同。
液晶周期:耐用品周期与资本开支周期共同作用的产物LCD设备投资昂贵,退出壁垒高。液晶产业链上存在着每2-3 年一个周期的波动规律,它是耐用品需求周期和资本开支周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因为竞争对手之间往往对于需求成长形成比较一致的预期,因此各大面板厂商的资本开支和利润率变化高度同步。预期收益驱动着LCD设备投资,产能建设周期漫长,一旦“产能集中释放”与“需求扩张”不能精确衔接,就会造成LCD产业链的利润率的急剧波动。
上游材料的寡头格局形成了一致的现金成本
上游原材料市场寡头垄断的结果是,上游原材料产值的占比(占液晶面板产值的比例)多年保持在60%上下的水平。垄断格局形成了全球市场,带来了一致价格。这就使得不同地区、相同世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的现金成本趋于一致。此外,值得关注的是, 上游化工材料给背光模组和光学膜片带来了相对独立于LCD 的周期,不应忽视。
需求增长的三个驱动力:技术替换、换机潮、大尺寸化
我们认为,技术替换、换机潮、大尺寸化是驱动LCD产业需求增长的驱动力,其中需求的大尺寸化是阶段性的,呈现阶梯状上升的特征。补贴对于大尺寸化需求具有催化和加速的作用, 我们会对国内外的补贴政策保持跟踪,对补贴的效果保持观察。
地区间竞争的三要素:市场、产能、技术
地区间竞争的三要素是:市场、产能、技术。“市场换技术”的逻辑将继续驱动新一轮的国际产能流动;而地区间的产能优势只能通过“导入新工艺升级产能”来维持,因此我们会对LTPS、OLED的大尺寸化和IGZO的产业化保持密切观察;新一轮技术 竞争将依托于“新工艺的产业化”展开,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区间竞争的新格局。此外,考虑到地区间市场的隔离倾向,我们仍将继续关注关税变化对于产品和设备的流动作用。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