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市场行情 >

等离子电视缘何淡出舞台:没拉住索尼乃大失误(2)

编辑:admin 2014-03-17 14:26:09 浏览:895  来源:光明日报

  

[1] < color=#ff0000>[2] [3]

  

  回想起大约10年前,家电卖场中动辄4、5万一台的42英寸平板电视,清一色都是等离子。虽然当时的技术还不成熟,却将“平板电视”这一概念引入市场,也打响了淘汰显像管电视的第一枪。

  据原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有限公司营业部科长王予翔介绍,由于等离子电视从一开始就是朝着产品应用的方向研发,因此它的显示特性非常符合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主动发光的显示原理决定了等离子电视从画面的层次感到色阶的过渡都很自然,观看时的用眼舒适度甚至还优于液晶电视。”

  液晶电视在显示动态图像时会出现边缘发毛、看不清细节的“拖尾”现象,这是受液晶电视发光原理所限,响应时间多在4毫秒以上;而等离子电视采用主动发光原理,响应时间能达到微秒级。

  此外,黑色表现、层次感、色彩也是电视机在使用中具有代表性的性能参数,而在这些方面占优的等离子电视亮相市场没多久,就受到来自液晶电视的冲击。

  尽管等离子电视出身“根红苗正”,一些效果甚至优于液晶电视,但这项曾经被业内看作“专为下一代电视机而开发”的显示技术却无法避免即将寿终正寝的命运。

  一句话,“只为电视而生”的理念让等离子技术尝到了应用单一的苦果。

  没能拉住索尼乃一大失误

  平板电视时代的特点是上游面板主导整体趋势。由于42英寸以上液晶面板的成品率极低,而等离子电视42英寸以下面板成熟度不高,导致二者曾经以42英寸为界,各自占据半壁江山。

  在当时看来,似乎唯有“拉帮结派”才能成为打破双方对立僵局的筹码。

  悉数当时家电市场的阵营不难看出,TCL、创维、海信等国内家电企业在平板电视领域不具备上游话语权,因此,在没有看清谁将最终胜出前,都是“脚踏两只船”。而外资企业凭借技术实力的优势以及对上游屏幕的控制,开始出现明显分歧。

  作为显像管时代的王者,庞大的架构决定了索尼进入平板时代的步伐总是慢对手一拍,但是良好的电路、芯片技术、品牌忠诚度和营销理念,仍使索尼的市场份额不可小觑。凭借与三星合作S-LCD面板工厂,进军平板电视领域不久的索尼尝到了上游液晶屏技术的甜头。

  在决定彻底站到液晶阵营之前,索尼一直与松下、日立等等离子电视上游厂商有着密切的合作。

  起初,索尼一直从松下面板工厂采购等离子屏幕,但其管理层不甘心只做下游生产厂商,再加上松下屏幕售价较高以及双方在上游合作谈判的失败,导致索尼最终与三星走到了一起—在三星以液晶为主导的发展策略面前,索尼理所当然地也站到液晶阵营。

  “没能拉住索尼,是松下乃至整个等离子阵营的一大失误。”前松下等离子面板工厂的一位高管坦陈,凭借索尼当时的号召力和营销能力,只要在上游有机会,一定能够提高等离子电视的市场渗透力。

  

[1] < color=#ff0000>[2] [3]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