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市场行情 >

穿戴领域耐克临阵退缩 警醒同行

编辑:admin 2014-05-13 09:30:21 浏览:676  来源:中华液晶网

  日前,CNET报道称据内部人士爆料,耐克会砍掉其运动手环 FuelBand 产品团队。这支硬件团队有70人,负责 FuelBand、Nike+ 运动手表和其他设备的电子与机械工程开发、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软件界面设计。其中大约有55人会被直接裁掉,其他人可能会被分派到其他团队。于是,业界传出耐克将退出可穿戴设备领域。

  点评:

  尽管,耐克随后否认了退出传言,表示将继续改进Nike+ FuelBand应用,推出新的服务,但恶劣影响并没有消散。近年来,可穿戴设备被炒的热火朝天,不断有媒体机构预测其将是继智能手机之后又一火爆硬件设备。

  不光是国外厂商青睐可穿戴设备,国内大小厂商也推出了各式各样的相关产品。例如,探路者就已推出可穿戴设备户外智能蓝牙手环;奥康国际也称,正在研发定位鞋、计步鞋等高科技产品……

  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更是分析称,2014年智能手腕类产品的出货量将达到1700万个,到2017年将增加到4500万。而耐克的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4%。

  那为什么耐克在此时临阵退缩裁减其穿戴设备团队人员呢?虽然参与者都热情高涨,事实上,可穿戴设备生态链发展至今依旧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关键技术、产品推广和商业模式都存在问题。而可穿戴设备技术的重心是,利用硬件和获取的数据进行延伸服务。这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似乎是个软肋。

  无论如何耐克都首先是一家运动服公司,尽管它开发科技产品的历史已经有10年了,但是毕竟不是它的核心业务。耐克想要把Fuelband带到更高的层次,势必要花费极大的努力,因此他们决定还是调整战略,专注于软件和社区的打造,把硬件的工作交给最擅长的人。

  目前来看,可穿戴设备可以将运动用品和消费者的生活更密切地关联,一方面提升品牌的科技感,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品牌和用户的粘度。但是,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目前可穿戴领域本身已经泡沫四起,虽然大量产品现身市场,但不少产品没有形成用户黏性,没多长时间就被束之高阁。

  耐克此次调整其可穿戴设备的市场策略,实际上是对目前该领域发生的现状的快速反应,而这恰好也为国内大部分盲目切入可穿戴设备领域的企业提了个醒。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企业应该下大力气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