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陷入产能失衡的LED产业来说,2016年最受期待的当红炸子鸡可能就是Micro LED;当OLED面板全面引领市场风骚之际,Micro LED隐然也浮出水面成为产业明日之星,或许更实际的层面在于,Micro LED的崛起被视为是台湾LED产业、甚至于LCD产业如今寻求翻身或败部复活的契机。
尽管有人寄予厚望,也有不少人仍然质疑这项不够成熟的技术未来商品化的可能性,但Micro LED技术作为全新的显示技术,未来还有技术瓶颈需要突破,新产业链的建立也在模糊发展中,除了苹果,是否还有其他产业主导者可能推动新技术前进,而这项技术又是否可能嘉惠台湾产业?
苹果于2014年正式收购具有微型LED技术的LuxVue后,引发业界开始关注于Micro LED,在此之前鲜少人讨论该技术的优势,但如今Micro LED拿来与OLED做比较,不仅是两者均属于无需背光的自发光源,未来也能搭上可挠式显示器的设计潮流,而Micro LED更具有节能效果,且体积微小,有助于薄型化发展、分辨率及亮度都具有优异表现,并可突破在阳光下的可视角限制等种种优势。
尽管短期内难以应用至智能型手机或更大尺寸的显示器,但屏幕尺寸较小的移动设备,将可能是Micro-LED是第一个导入的选择,近期市场也一度传出苹果内部设计了导入Micro LED的原型机,使得此消息传得绘声绘影,也让技术是否突破关卡成为业界竞相打听的热门话题。
不可讳言,现阶段的Micro LED在量产技术上并未成熟,其最大的困难在大量移动的技术限制,而全彩化、发光波长一致性等良率问题也是重要挑战。但如同过去的OLED面板制程也曾面临种种难关及良率低落等问题,然而只要找到庞大的应用出海口,当一家业者能成功突破瓶颈之后,整体业界跟进风潮也如同野火快速扩散展开,未来Micro LED能否比照OLED的脚步将值得观察,毕竟技术瓶颈的风险不能完全排除,但Micro LED之所以备受瞩目,正在于Micro LED可能提供了目前OLED面板落后者迎头赶上的另一条快捷方式,因此Micro LED不仅是LED产业的救世主,可能也是LCD阵营的救世主,特别是针对OLED才刚开始起步的面板厂,同时,OLED技术领先者如韩系面板厂也依然保持密切关注,显然没有全面押宝OLED而放弃Micro LED的态势。
但如今Micro LED在迈向商品化的另一困难点在于,谁能在此一显示技术中扮演关键角色。无疑的,过去不少案例曾证明,苹果有能力去主导及扶植某一特定技术的发展,但若是业界不仅是要急起直追,甚至是要加速超车迎头赶上,那么势必要在全新技术发展过程中,抢先建立一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才是在国际竞赛中取得主导权的致胜点,但问题是谁有资源或能力去主导?又或者谁可能是最大的受惠者?
若是Micro LED有朝一日达到量产成熟,肯定能为LED产业解决长期供需失衡的困境,但LED业者虽然是其中之一的受惠者,但身处供应链上游,恐怕是无力去主导终端应用市场的走向。毕竟Micro LED不仅是LED微小化的良率问题,要由产业链中哪一个环节去发展大量搬移的技术,目前都尚未有定案,有可能是面板厂、系统厂或另一种全新型态公司,但若Micro LED要进一步发光发热,而不仅是局限于小尺寸的穿戴装置,势必要有长期资源才能走到规模庞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这将需要终端品牌或系统厂的大力支持,毕竟发展一项全新的技术,品牌系统厂商需要背负最大的风险,然而一旦很成功时,将很有可能摇身成为称霸一方的产业枭雄或延续独门优势的垄断者。
Micro LED技术才刚刚开始崭露头角,有法国工研院背景的Leti、来自爱尔兰的X-celeprint、美国德州大学或台厂PlayNitride等都曾发表过有关RGB全彩的Micro LED研究成果,或者还有其他默默鸭子划水的大厂也参与在这场国际竞赛中,而台湾工研院也低调发展了不少专利技术。从苹果选择在龙潭设厂来看,台湾光电产业的软、硬实力对于发展Micro LED技术或许并不落后,但台湾电子产业一向习惯于分工进击,不擅于产业整合的团体战,更缺乏有一个强大的品牌支持,这也可能将导致台厂发展Micro LED后继无力的局限。
Micro LED技术近期喊得声势浩大,除了有强大手机品牌大厂带动领头效应外,也来自于技术竞争者对于OLED的酝酿反扑,同时也突显了LED产业当今最大的困境,正在于缺乏市场期待与未来想象,然而除了倚靠苹果的导入意愿之外,要如何善用或发展这项技术基础,在量产瓶颈的突破之外,新型态的产业生态系统建立可能将是另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DIGITIMES中文网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