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彻底进行“极简主义”设计的核心思想指导下,苹果在iPhone 7系列新机上再次取消了Home键的实体按键功能。为了实现这个按键的物理形态转变,苹果把原来用在Apple Watch上的压力触控硬件模式,集成到了这颗Home键上,让这个小圆圈具备了压力触控、Home键菜单操作、指纹识别三合一功能。
取消Home键的实体按键功能不但为手机的防水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还为苹果全屏推广其压力触控功能提供了帮助。苹果的上一代手机在触控显示屏上引入了3D TOUCH功能,不过这个功能只可以在显示区域有效,而用户使用率较高的Home键在当时并没有包含3D TOUCH功能。
苹果在Home键上加入压力触控后,不但让Home也具备了3D TOUCH功能,而且苹果还计划对外开放其API通讯接口,为众多第三方软件应用提供新的快捷操作方式。甚至苹果为了支持这个改变,不得不把苹果手机原来最重要的“硬重启”(长按电源+Home键)触发模式切换成了长按电源+音量减少键模式。
跟苹果的策略相似,在电容屏取代了大面积的物理实体键盘按键后,手机行业里的其它终端品牌与触控技术提供厂商,都在努力研发非电容触控的方式来替代面积较小的其它独立实体按键功能。其中业界比较成功的,主要是光学触控技术和压力触控技术。
“目前光学触控技术在可穿戴智能硬件方面应用比较成功,实现原理也比较简单。“有业界研发人员对手机报在线分析了行业光学触控技术替代实体按键技术的状况。”光学触控技术实现比较简单,主要是采用在硬件外壳上,用精密激光钻出微米级的防水透光孔,然后通过测量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线,在透光孔被手指遮挡时反射回来的光通量,就能可以设定编辑一些点击和划动的操作功能。
而压力触控技术相对来说,在智能硬件的设计和加工上要更加容易些。“现在不管是电阻式压力触控功能,还是电容式压力触控功能,基本上都实现了即贴即用模式。”有智能终端设计人员认为压力触控在物量实现上没有什么难题,“基本上只要在硬件设备内部预留很小的压力传感器空间和驱动芯片空间就可以了,而且目前也有芯片厂商在进行显示驱动、电容触控、压力触控,甚至是指纹驱动等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做成单一芯片的研发与设计工作,未来基本上不需更改智能终端的设计,就能增加压力触控功能。”
在手机报在线提出的完全取消物理按键问题上,目前所接触到的各方均表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智能手机相当于移动的PC设备,最终仍然需要一个物理按键来启动硬件设备里的电源部分。如果采用模拟按键来实现的话,一来待机唤醒的电池能耗消耗太大,二来如果电池没电后,无法判断是电池没电,还是模拟按键功能损坏失效。”
目前的物理实体按键里主要有两组,一组是电源键,一组是音量增减键。之所以会保留至今,是因为智能硬件设备的电源控制与系统启停机制需要所致。
电源键已经定义了三个常规动作,轻按、重按、长按,分别对应关闭耗电最大的显示屏和CPU,调出电源管理模式,重启设备模式。但是如果是系统底层在操作过程中信息传输丢失了数据,或软件运算过程中算法出错进入到死循环等造成硬件设备“假死”,就需要有所谓的“硬重启”触发模式。
“目前所有采用大型操作系统的智能硬件都还不能解决系统底层这种‘假死’现象,PC等采用外适配件同步启动的智能硬件,还可以通过外适配件来调用‘硬重启’模式,而智能手机这种几乎取消了外适的智能硬件,为了节省资源,一般都不具备通过外适配件来调用‘硬重启’模式,除非采用非常专业的设备。”有行业专业人士对手机报分析了其中的难点。“而且类似手机这种移动设备,也不具备随时配备有外适配件的条件。所以一旦设备出现‘假死’现象,最方便的是设备上有专门的“硬重启”键或其它跟电源键配合的组合键存在。”
手机上的电源键和音量键,不但方便用户可以直接切换很多电源与软件的按键功能,还能通过组合键模式调用设备的其它系统底层的操作动作。因此采用模拟键来替代掉所有的物理键,从目前来看,还很有难度。
“实际上去掉所有物理按键的需求主要来自于防水需要,这次苹果取消掉耳机孔也主要是为了防水。”上面这位专业人士分析道,”但从苹果处理声学元件器和电源与音量键的防水方式来看,去掉电源与音量键最后两组物理按键的需求并不迫切。如果仅仅是为了消除物理按键而取消全部实体按键,对底层软件或电源管理系统进行大动干戈的话,短时间内所花的代价会很大,一般的公司可能还没有这个研发能力。“
尽管如此,苹果通过压力触控功能来实现取消Home键的实体按键模式,在现在压力触控技术应用不温不火的行情下,对推动压力触控在行业的应用还是十分有利。特别是苹果通过与任天堂一起发布新版本的《超级玛丽奥》游戏,示范如何利用压力触控功能实现单手操作玩游戏,将会给压力触按在手机上的应用上,给出了更多场景下的压力触控解决方案,新的压力触控时代,很快会席卷整个手机界。
据了解,包括中兴、华为、小米、魅族等中国的一线国产品牌在内,都在下一代机型上如何利用压力触控功能下足了功夫,相信第四季度发布的很多国产品牌机型上,会出现很多有关新的压力触控应用场景介绍。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