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行业观察 >

465亿搏明天 华星11代线上马有希望么?

编辑:liuchang 2016-10-27 11:23:24 浏览:732  来源:未知

  华星光电是TCL集团的子公司,也是集团中含金量最高的业务,资料显示,TCL集团的年净利中,华星光电占比超过50%。华星光电主要从事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虽然2009年才注册成立,但是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拥有两条8.5代线进行液晶面板生产,一条6代线进行LTPS·LCD以及AMOLED面板的生产。在整体产能规模上,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液晶面板供应商,全球排名也达到第六位。

  显示面板制造业是个要求资本规模极为庞大的行业,从目前全球面板制造版图来看,韩国三星SDI、LG Display背靠的是母公司庞大的资金实力;中国的京东方、华星、天马、中电熊猫等背靠的是政府强劲的政策及补贴支持;而日本及中国台湾的面板企业则由于无腿可抱而逐渐式微。从官方公布的信息来看,华星光电三条投产面板工厂总投资达到649亿元,巨额投资也收到了丰厚的回报,更增强了TCL集团和华星光电继续投资显示面板制造业的信心。

  今年8月份,华星光电宣布将与TCL集团、深圳经信委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共同投资建设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并设立G11项目公司,计划投资465亿元。那么G11的投资规模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它将是深圳建市以来,最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建成后,G11将成为全球最高代线显示面板生产线,更将对未来显示面板的全球格局造成重大影响。

华星光电已投产的显示面板制造项目(t1,t2及t3)

  为了更利于业务发展,华星光电一直希望能够独立拆分上市,但是受限于证监会“分拆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规模不能超过母公司净资产的30%,净利润不能超过母公司净利润的50%”的规定(这两项关键指标华星光电均不满足),一直无法落实。在决定投建G11项目后,资金压力随之而来,曲线上市计划势在必行。

  据悉,10月17日,TCL集团和深纺织共同签署《重组框架协议》,发布公告称,深纺织拟以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TCL集团或其他方持有的半导体显示业务相关的股权业务资产。(即华星光电)。重组完成后,华星光电的募资大门将正式打开,G11的征程已无后顾之忧。

  华星光电G11面板项目计划于2019年7月实现量产,切割的面板尺寸将涉及43英寸、65英寸、70英寸(21:9)、75英寸液晶显示屏、超大型商用显示屏等,其中65英寸以上的大尺寸面板将是G11的重点方向。

  由于电视市场正在快速迈入大尺寸时代,预计65英寸为代表的大尺寸电视产品将有机会在未来几年间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规格之一,所以华星光电G11项目是价值465亿元的一场豪赌,虽然资金来源的问题目前看来已经解决,但G11项目是否能顺利实施还需要考虑其他产业环节进展情况。

  华星光电G11是全球首条11代线工厂,之前三星、友达、京东方等企业也曾经提出过建设11代线的想法,但最终都未能落实,虽然原因各异,但为了能够加工面积达到每月加工9万张3370mm×2940mm规格玻璃基板,G11需要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工厂的问题。玻璃基板、偏光片、加工设备等等的上游配套建设都在考验着华星光电的智慧。

  目前得到的消息看到,华星光电为玻璃基板供应商旭硝子提供了专门的土地规划进行基板供应,届时玻璃基板将在进入G11产线之前完成研磨切割等工序,大大提升了周转效率。在偏光片、液晶材料等环节上,也已经有成熟规划推进,相信2019年7月量产的计划是可行的。

  市场疑问

  目前中国是全球拥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最多的主产区,到2015年年底,我国已有8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再加上即将量产的京东方福州8.5代线、中电熊猫成都8.6代线、惠科重庆8.6代线以及京东方合肥10.5代线等,我国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高达12条以上。

  如此庞大的产能环境下,华星光电G11项目是否一个不合时宜的选择呢?首先,液晶面板供应的产能过剩问题早已存在,但基本只在40英寸以下的小尺寸产品,在G11主攻的60英寸以上大尺寸市场,面板产品供不应求;其次,华星光电选择投建11代线项目,契合大尺寸市场快速成长的势头,并能够形成差异化优势,对于品牌形象树立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465亿搏明天 华星11代线上马有希望么

  面对韩系厂商大面积退出液晶面板制造市场所形成的市场空间,中国企业没有简单的捡漏,而是通过技术、产品升级,继续优化液晶产品,并依托对未来市场的感知,果断选择高世代面板产线的投资。在OLED技术于电视面板市场未能形成优势的阶段,巩固市场根基,同时紧盯行业潮流,G11项目上马便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灵活战略。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