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新闻动态 > 展览会议 >

海信李富琳:ULED携量子点引领显示技术和产品创新发展

编辑:liuchang 2016-11-18 17:54:46 浏览:1362  来源:未知

  量子点显示技术在高端电视领域备受热捧,海信推出的ULED电视因其高动态范围、高色域、高分辨率和高速响应等特征广受业内外好评。在中国(国际)量子点产业峰会上,海信集团多媒体研发中心李富琳带来了《ULED携量子点引领显示技术和产品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海信在量子点方面的技术布局情况。

 

  李富琳首先分享了显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趋势。他认为显示的本质就是为观看者呈现近乎真实的感观体验。显示技术主要从分辨率、动态范围、刷新率、色深、色域等五个脉络不断发展演进。从20世纪初CRT电视到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直至2008年OLED电视逐渐商用化,之后更多追求尺寸、外观的显示产品出现;2011年后,电视发生多元变化,色彩作为人类最为直接的感观因素,其重要性越来越重要。2013年高分辨率概念兴起,当时主要采用高色域荧光粉方式,这种方式效率低,色域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色域采用BT.790标准,将来可能向BT.2020的标准发展。李富琳称,随着量子点技术不断成熟,将给液晶显示注入一股新活力。

  2007年海信组建第一条液晶生产线;2013年推出ULED技术,ULED通过多分区动态背光、窄谱高色域、高动态范围、画质处理达到高运动、超高清晰度;2016年海信采用量子点技术推出新一代ULED3.0,即MU9600系列,峰值亮度达1200,动态对比度达1200万:1,色域为85%BT2020,是行业内实现色域最广的一台电视。

  李富琳还详细介绍了量子点技术。量子点在背光模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即点光源、面光源、线光源。线光源成本比较低,但不符合电子产品超高超窄概念是其最大缺陷;面光源,即量子点薄膜技术,目前受行业主推;然而显示终端最希望看到的方式是将量子点直接放入LED中,此方案最为节省成本,但由于技术限制,短时间内无法产业化。

  在量子点背光模组系统设计方面,海信针对量子点背光建立了一套液晶模组、色域和亮度仿真模型及数据库,便于优化LED波长、量子点波长及面板CF选择,使背光与面板达到最佳匹配性,继而模拟量子点器件的出光色度,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量子点电视色域跟普通电视相比,色域提升了30%以上,对色彩管理提出了新挑战。由此,海信为量子点电视量身定制了一套新的言侧处理系统,可检测每个颜色细节,确保每一个图像都具有精准的颜色细节,让图像表现更加出众。

  李富琳认为,QD-CF技术、光致发光量子点技术、Micro LED技术都是未来值得期待的显示技术。

标签: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