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晶科技由世界级化学家、浙江大学教授彭笑刚创立,一直致力于QD的技术研发和材料应用。在CIDC2020量子点显示技术产业峰会上,纳晶研究院技术总监康永印博士以“光致发光量子点器件应用开发进展”为主题,分享了纳晶科技在QD方面的研发及应用进展。
纳晶研究院技术总监康永印博士
量子点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但真正实现产业化应用则在2000年之后,特别是彭笑刚教授发明绿色合成方案,让大家看到量子点产业化应用前景。康永印表示,量子点的关键特性是宽吸收、窄发射,以及相同的激发光源,可以得到窄半峰宽的不同波长的光,且在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上逐渐得到产业化应用。
康永印介绍,2009年量子点开始应用于照明;2013年在显示上实现应用;2014-2015年,TCL、三星先后推出了量子点电视产品;2019年一些新进手机玩家加入,包括华为、小米、 OPPO等厂商。他表示,纳晶科技希望借助这一波产业化热度,在未来5年将量子点推向更广泛的应用。
对显示终端来说,主要的显示指标在于亮度、色纯度、寿命。康永印表示,一台电视机需要满足长达十年使用寿命的要求,需要光学器件发光效率足够高,半峰宽足够窄,才能实现高色域,另外可靠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他介绍,量子点是一种纳米材料,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除了水、氧、温度,还有耐受的光强。
量子点怎样寻求应用突破,满足商业化需求呢?康永印表示,量子点就是一个“温室的花朵”,需要保护起来,最初的保护方式是采用玻璃,即量子点第一代应用——量子管,主要应用于照明上,由于成本限制,并没有广泛应用,但为量子点应用探明了方向。他指出,量子点在显示的应用,对色域提升基本上人眼可见,效果非常明显。
康永印表示,2013-2015年,索尼、TCL、海信、三星均推出了采用量子管的产品,但如制备大尺寸显示产品,其1米多长的毛细管组装非常容易折断,同时与全面屏趋势是不匹配的,因而很快就被量子点膜的产品所替代。
康永印介绍,近几年,业界加大对量子点衰减机理的研究,以及量子点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提高了量子点的显示性能,主要体现在:一是量子点改变传统的结构,采用合晶化,显著提高显示性能;二是利用激发态合成方法,制定化开发量子点材料;三采用配体把量子点很好地保护起来,最好用的配体就是彭笑刚教授课题组提到的熵配体。
他还提到,量子点后续的发展就是“内外兼修”的过程,即提升量子点的稳定性,且给予最好的保护。同时,他也指出,量子点要实现大规模应用,目前最迫切的几个问题有:量子点自身性能和稳定性提高、配体技术提高、高分子树脂技术、PR 胶水和打印墨水技术、工艺制备和加工技术、设备加工精度、光学结构设计等。
他总结到,借用彭笑刚教授的一句话“量子点有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优秀的发光材料”,希望这个材料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
备注: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