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协会培训 >

面板路线之争

编辑:janny 2011-06-07 09:41:57 浏览:731  来源:

   “相对液晶而言,产业链实现本土化的有利条件让等离子的成本更具优势,相同尺寸和配置的等离子电视的成本要比液晶电视低近10%。”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某专家的话日前被广泛引用,成为质疑高世代液晶面板线遍地开花但结果未必乐观的一个佐证。相关人士还顺势做了一道算术题:屏占平板电视70%左右的成本,10%的成本优势意味着总体成本下降7%,相当好的彩电企业利润仅为2%左右,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亏损。“本土企业做液晶面板不如做等离子”的结论不言而喻.

    其实早在2010年初爆出大批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准备上马的消息时,业界就充斥着“产能过剩”的担忧。

    2010年12月30日,深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65万平方米的主体厂房比预期进度提前一个月封顶,此外,预计到2012年底,华星光电的面板月产能将达到10万张,比TCL2009年底预计的2011年底试产大大提前。TCL的快步疾行只是国内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大干快上的一个缩影。2010年获批的7个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都在火速推进,意在“以时间换空间”。

    DisplaySearch报告显示,2010年11月份电视机液晶面板价格继续下降,比10月份下降了6.1%,至此,液晶面板价格已连续7个月下降。奥维咨询表示,按照投产计划全部实现量产,中国生产的液晶面板将占到全球的16%。这些液晶面板企业在未来两到三年内产能的集中释放将是怎样的景象?

    在担心2012年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三星电子、LGD、奇美电子、友达光电、京东方等液晶面板供应商,以及海信、康佳、创维、长虹、海尔、TCL等彩电整机制造企业,不断进行着合纵连横,悄然构筑起中国液晶产业的新版图:TCL-华星光电已自成体系,友达光电-康佳-长虹-海尔体系已成型,LGD-创维体系非常稳固,夏普-中电熊猫-冠捷-长城体系雏形初现,京东方与联想、海信、长虹、冠捷的抱团正在积极谋划中……

    在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纷纷扰扰中,等离子话题悄然升温,“三五年内,中国家电企业想在液晶面板生产上取得根本性改观的想法不够现实,必须有‘十年寒窗’的心理准备。”在一些专家看来,本土等离子产业链正在形成壮大,似乎大有可为:浙江格林达生产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显影液,目前已形成2.5万吨的规模?目前全球市场规模为6万吨;宜昌劲森公司生产的CCFL灯管已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绵阳艾萨斯的PDP主要湿化学品生产,使虹欧的PDP生产线实现当地配套,节约大量成本;经过一两年的努力,我国在PDP用光学薄膜?偏光片、扩散膜和增亮膜等方面将形成从TAC和PET材料到光学薄膜有一定规模的完整的产业链。

    “这些材料的国产化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格林达公司的显影液和绵阳艾萨斯公司PDP主要湿化学品的国产化使这些材料降价50%以上。这就为平板显示生产企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清华大学教授张百哲撰文表示肯定。

    2010年1月,长虹投资兴建的42英寸以上平板电视面板生产线实现全面量产,2011年长虹将具备年产能600万片(以42英寸计)等离子显示屏及模组制造的能力,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7%,进入全球前三。

    长虹能否在等离子产业上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其他本土彩电企业未来会否加入等离子阵营?三五年后,液晶与等离子两阵营会是怎样的格局?市场会给出答案。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