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行业追踪 > 市场行情 >

盘点中报预亏公司“原材料上涨”之痛

编辑:wu3416 2011-06-09 10:22:09 浏览:1245  来源:证券日报

编者按:俗语常说:“巧买买不过拙卖的”。这种买的没有卖的精的生意经在上市公司身上再次得到了印证。已预告中报的758家A股上市公司中,预亏的公司涉及多个行业,而“原材料上涨”则成为了其中出境率最高的热词。成本倒逼之下,上市公司为减压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偷工减料者有之,将压力转嫁到下游者有之,酝酿涨价者有之……成本似乎成了企业难以承受之痛,应对“涨”声一片,除了要约束原材料及其价格避免大幅波动之外,掌握定价权、促进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才是解除此类隐患的“治本良方”。

  

      不堪原材料成本压力

  

      电脑制造商“偷工减料” 25升机箱“瘦身”成20升

  涨价之风已经无可阻拦地由“苹果四袋”刮到了苹果四代们身上。昨日,国内某大型PC制造商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由于内存、液晶面板和工程塑料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公司已通知下游客户提价,价格上涨幅度约为3%。

  不仅如此,为了对抗成本上涨,该大型PC制造商亦使出“奇招”:“部分产品的机箱从25升变成20升。”上述内部人士透露道。他同时表示,产品成本上升目前已是所有整机厂商都面临的一大问题。

  

     难以承受的成本之重?

  对于整机厂商们来说,虽然其产品所需的80%的部件没有涨价,但内存、液晶屏、机箱和电源等关键部件的价格却是大幅上扬。

  据悉,内存、液晶面板、工程塑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是受此前日本地震的冲击。一方面,很多相关部件厂商因地震影响造成2011年产能骤减。但另一方面,市场的刚性需求却好于往年,这也造成了阶段性的部件供不应求,从今年5月开始价格持续上涨。

  以液晶面板为例,由于将15寸升级为17寸、19寸甚至更大屏幕的商业客户越来越多,导致上游厂家整屏切割数量下降;同时,包括液晶电视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与PC制造商们同样需求上游厂家的液晶屏,也导致制造液晶显示器所需的玻璃基板正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

  “包括三星、飞利浦、明基、冠捷等众多品牌近期都在调整价格!”对此,有IT业内分析人士透露。

  而机箱、电源价格的普遍上涨则由其上游的钢材、铝材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传导而至。“金属材料、塑化、包材今年全都在涨价,加上电源供应器上游材料出现十多年来首次缺货现象,台湾五大电源供应器厂商台达电、光宝、康舒、飞宏、全汉等5月都在陆续涨价。”上述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台湾在笔记本电脑的电源市场占有率逾八成、PC、LCD TV的电源也占五成以上,服务器的电源接近五成,这一波电源材料缺货,将影响终端市场的出货,如近期热卖的iPad就一度因充电器缺货受到影响。

  除了原材料价格的飙涨,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亦“雪上加霜”。据了解,随着中国新劳动法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劳动用工制度,从而引起的工厂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是造成部件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料显示,2010年,几乎全国所有省份都上调了最低工资。今年一季度,又有13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20.6%。截至3月末,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市,为1320元。

    

     涨价、减料双管齐下

  随着各种成本上涨不断挤压利润空间,PC制造商们亦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寻求突围之道。

  最直接的就是产品提价,进一步将上涨的成本转移给下游。前述国内大型PC生产企业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其所在企业的产品将提价3%。不过,该人士表示,对于长期签约的大客户,公司也会给予一定的价格保护,压缩涨价空间,涨价幅度会低于公司的平均涨价幅度的30%。

  与此同时,“部分产品的机箱从25升变成20升,但用的材料没有变。”上述PC制造商内部人士透露。而对于机箱减料是否会影响电脑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的问题,该人士认为应该不会对产品质量有太大的影响。

  对此,本报记者昨日也咨询了一位较为熟悉电脑硬件的业内人士。他表示,机箱容量的缩小对电脑的散热和通风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降低电脑效率。“当然,这也要看设备的散热量和设计的合理性”。该人士道。

     成本上升超利润增幅 药企称正酝酿新一轮“提价潮”

  三七、太子参等大宗药材价格疯涨已经使药企苦不堪言,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进一步加大了药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压力。在通货膨胀、药材减产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一股中成药提价的暗流正在渐渐形成。

  成本上升超过利润增幅

  2010年,中药材涨价“领头羊”太子参价格一年内几乎翻了10倍,一度飙升到令人咂舌的300元/公斤。但今年第二季度,随着太子参产新渐近,持货商积极抛售,其价格终于有所回落。根据太子参信息网的数据,6月1日毫州市场上每公斤太子参的售价为福建统货240-260元、宣城统货250元左右、贵州统货255-270元。不难看出,尽管价格出现拐点,但太子参价格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而药材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药企的毛利润,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江中药业(600750)(600750.SH)在2010年年报中多次提及原材料成本上涨,公司表示,根据中国中药协会的统计数据,2010 年全国市场537 种中药材中有84%涨价,其中28%的中药材涨幅超过 51%,公司主要原材料及辅料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使中药 OTC 业务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

  年报显示,江中药业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幅为29.89%,而营业成本同比增长高达7.31亿元,增长幅度为103.30%,其中的主要原因正是原材料上涨。

  知名中成药生产企业九芝堂(000989)(000989.SZ)也感觉到了药材上涨的压力,九芝堂董秘郭朝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药材涨价)应该说有些影响,原辅料都在涨价,其中当归、黄芪、糖粉涨价的影响比较大,导致毛利润有所下降,现在公司也在想办法降低采购成本。”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长江中下游旱情的影响下,江西的栀子已经出现单产下降,而受旱地区出产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玄参、白术等一两百味中药都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至于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三七涨价大大刺激了农户的种植热情,业内人士预测,考虑到加大种植带来的增产规模,三七价格将逐步回落。但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得不到有效缓解,难保栀子、玄参等药材不成为下一个“三七”。

  药企各显神通应对涨价

  也有一些中成药公司在这场残酷的涨价大潮中幸免于难或受影响较小。位于甘肃的独一味(002219)(002219.SZ)最主要的原料即为独一味草。公司年报显示,2010年独一味草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微降-2.87%。

  公司证券代表曾庆眉介绍说:“独一味草对公司影响是最大的,但它主要生长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寒地带,适应性强,生长周期3-5年。”她表示,独一味草生命力很旺盛,但主要是野生,生长时间不太好确定,可能会对产量造成一定风险。目前独一味草涨价涨得并不多,虽然公司也采购少量黄芪、党参等,但影响不太明显。

  尽管如此,独一味也未雨绸缪,提高公司设备性能,使独一味草的溶出率上升,投入产出率提高。“而且公司的募投项目有独一味种植基地,现在已经开始产生利润了。” 独一味证券代表曾庆眉表示。

  巨大的成本控制压力下,各药企各显神通,使出产地收购、提高利用率等措施应对。例如,九芝堂2010年便采用深入产地直采的措施平抑价格波动、确保原材料供应。并且加强技术改造,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动力涨价带来的成本影响。

  广药集团在不久前宣布成立“三七川贝市场气候监测一体化平台”,为集团旗下两大基本药物品种白云山复方丹参片和潘高寿蛇胆川贝系列大规模供应基本药物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准备。

  成本压力催生提价可能

  手中握有药品定价权的企业则可在来势汹汹的涨价阵势前轻松许多。片仔癀(600436)(600436.SH)一位内部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因片仔癀拥有自主定价权,所以药材上涨可通过适当提高药价来消减一些压力。同样可自主定价的东阿阿胶(000423)(000423.SZ)2010年5次提价,累计涨幅超过50%。

  而属于医保内药的云南白药膏涨价需经发改委审批。云南白药(000538.SZ)总经理尹品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陈,2011年因药材价格上涨,公司营业成本可能提高1亿元。

   

   成本上涨导致药价提高似乎是必然的趋势。据《第一财经日报》援引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的说法,国家发改委将于近期启动全国中药材价格供应情况调研,制定科学的中成药定价机制,完成调研后,基本药物中的102种中成药有望迎来价格调整。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认为,要理性看待中成药可能发生的提价,药材涨价使成本提高,提价可适当减轻生产企业的压力。

  纺企“捞偏门”应对原材料高涨 质检不合格成“副产品”

  去年棉花价格大涨,而今年4月初以来,国内棉花价格以平均每三天降500元/吨的价格迅速下跌,原材料价格大起大落使得不少纺织企业大喊吃不消。特别是有着大量库存的纺织企业更是压力不小。

  为了节省成本,纺织企业纷纷寻找门路。其中,多数纺织企业开始用含棉量相对较低的绦棉等棉混纺产品来代替纯棉产品。但也有纺织企业采取了偷工减料的方法来节省成本。

  

      棉价仍旧攀高

  订单难谈价格

  有数据显示,在山东魏桥棉花期货市场,4月1日三级皮棉每吨的报价为28000元/吨,4月20日和28日的报价分别为27500元/吨和25500元/吨,5月5日,直接从25000元/吨跌到了24000元/吨。一个月多时间里,每吨三级棉花的报价跌了4000元。而在之前的疯狂上涨时期,三级皮棉的最高报价达到过34000元/吨。

  纺织原材料大跌,让很多纺纱厂承担巨大的压力,而不少服装生产企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库存压力。

  以出口为主的金飞达(002239)(002239.SZ)深受原材料成本的压力。公告显示,金飞达预计201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下降50%到70%。金飞达称,业绩变动原因是国内服装面料、辅料、汇率及用工等成本因素的快速上升和公司主要客户的订单有所下降。

  金飞达证券部门人士向记者谈到:“即使现在棉花的价格开始企稳,但目前的价格仍旧很高,产品的利润严重被压缩。即使提高产品价格也会因为价格过高而无法签订单。”

    

      纺企产品抽检有问题

  祸起“偷工减料”

  随着六一节的临近,广州市质监局对全市企业生产的儿童服装、家居服(含睡衣、内衣等)和床上用品等3类纺织品质量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公布的结果显示:3类纺织品均未发现禁用偶氮染料及甲醛超标等严重质量安全问题,共有27家纺织品生产企业的35批次产品抽查质量不合格。

  据了解,儿童服装和床上用品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纤维成分含量、PH值等;家居服产品主要不合格项目为PH值、耐摩擦色牢度、水洗尺寸变化率等。

  上述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型企业对国家有关产品标准不重视,重款式轻质量;个别企业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而采购价格低廉、质量低劣的面辅料。

  其实,产品不合格的企业不止中小型企业,即使如圣大保罗、杉杉、红豆等知名品牌也被检出不合格产品。

  据介绍,2010年,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对标称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山东、辽宁、福建、北京、天津、上海这10个省、直辖市的60家企业生产经销的 60个批次保暖内衣、针织内衣商品开展质量监测。抽检结果发现内衣成分标识问题突出,其中12个批次纤维含量指标不合格,4个批次耐摩擦色牢度指标不合格,其中有的产品有两项、甚至三项指标不合格,共计13个批次的内衣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其中,商标为圣大保罗的一款“貂绒型+羊毛不倒绒保暖内衣”,经过检测发现面料和里料纤维含量都不合格;而红豆集团生产的一款“羊毛棉相思棉型保暖女套”色牢度和纤维含量均不合格;上海杉杉针织内衣公司出品的一款提花休闲保暖套纤维含量不合格。

  记者在与国家服装质检中心工作人员咨询中得知,纤维含量不合格等影响因素较多,而偷工减料则属于其中一种。

    

     同种产品不同品质

  2010年的纺织品多次被爆料出现质量不合格问题,有业界人士分析,原材料上涨是导致企业产品不合格的一个因素。这就导致了同样的公司生产同样的产品可质量却不同的现象出现。

  市场人士反应,虽然同属一家公司生产的同种产品,但出口的产品质量明显高于内销的产品质量。这是为什么呢?

  记者在质询了多家出口纺企上市公司与国家服装质检中心后发现,导致这种现象的主因是产品质量检验严格程度不同。

  对于纺织出口产品占80%的孚日股份(002083)(002083.SZ)来说,其对出口产品的检验就非常严格。孚日股份董秘办公室的员工向记者谈到:“国外客户对于出口产品的检验非常严格,每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检验标准,其中有的外国客户还会让公司去其指定的单位去检验产品是否合格。去年,公司成立了自己的检验中心,因此也有客户要求在新建的检验公司进行检验。”

  同样以出口为主的鲁泰A(000726)(000726.SZ)董秘秦桂玲向记者谈到:“公司的产品都是通过认证的,在出厂前,我们都会进行质检,也有客户会到工厂进行严查。”

  上述可见,在通过层层严格检验的情况下,出口产品的质量不可能不好。然而在国内却难以实现类似的层层把关。纺织产品的质量因此也难以保证。

  国家服装质检中心工作人员称,正常来说,国内市场的产品上市是需要质检的,但很多企业因为检查费用过高而略过检查直接上架,这类没有通过质检的产品质量就只能靠企业自己把关。等到抽检不合格的时候,不但产品要下架,还要支付大笔的罚金,得不偿失。

     173家上市公司中报预亏

  

     原材料价格上涨成“热词”

  资本市场步入6月,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预告将陆续披露,而作为支撑股价的根本,上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分外受到关注。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沪深两市有758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预测,占总上市公司数的34.79%;其中有173家公司预喜,占比22.82%。

  预亏的上市公司涉及食品、机械、医药、造纸等多个行业,对于业绩预亏的原因介绍中,“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的关键词,初步计算,过半预亏公司公告中都涉及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

  钢材价格及药物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销量反而下降的情况令相关上市公司苦不堪言。

  已公布的中报预告中,有28家机械设备类上市公司以及11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均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其中东北制药(000597)预计业绩下滑50%以上,公司解释称,公司主要产品维生素C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市场供求因素影响价格大幅下降,国家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招标实施后,相关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加之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降低部分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162个品种、1285个剂型规格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亦将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原辅材料、动力价格不断上涨。

  华北制药(600812)也表示,2011年上半年业绩预计下降91.24%--97.08%,主要原因是公司主导产品维生素C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同比大幅度下降,同时因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升,导致本期公司业绩下降幅度较大。

  思源电气(002028)是一家输配电制造商,公司预计2011年上半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50.00%~80.00%,公司解释,业绩下降主要由于产品价格下降,通货膨胀影响导致原材料和商务成本上升,公司产品毛利率预计同比下降明显等原因所致。

  已公布中报预报的公司中,23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出现首度亏损。其中,ST能山(000720)披露中期净利润亏损约12000万元~18000万元,同比降幅达到904.58%,变动最为剧烈。此外,斯米克(002162)金宇车城(000803)三特索道(002159)津滨发展(000897))、江南红箭(000519)成霖股份(002047)等公司的中报预计降幅均超过300%。

      林地日渐缩小

  进口木浆两年内大涨近88%

  在已披露的一季报以及部分半年报中,很多上市公司表示因受原材料上涨的影响造成了业绩下滑。而近两年来受国际国内各方因素影响而导致的原材料涨价,确实也成为制约一些行业发展以及业绩增长的瓶颈。

  这不仅影响着生产企业的业绩,也间接涉及到了普通消费者。就拿日常生活必备品——纸的价格也有了小幅的提升。究其原因就是原材料进口木浆的涨价。

  

      木浆价格高位运行

  需求不减

  进口木浆是造纸行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也是国际大宗交易的主要品种。在金融危机之后,一路飙涨的价格也一度让造纸行业陷入了困境。

  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漂白针叶浆在3、4月份分别上调了30美元/吨,全球漂白阔叶浆在4月份也上调了30美元/吨。

  对于造纸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的进口木浆的涨幅,已经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了。“从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为止,进口木浆的涨幅达到了88%。”中顺洁柔(002511)(002511.SZ)的证券代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2008年底金融危机之时,进口木浆的价格达到历史低点,之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上升。这其中除了受到国际经济大势的影响之外,智利等国家的自然灾害也对木浆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生活用纸,最主要的原材料是进口木浆,进口木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浙商证券研究员黄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进口木浆并不像化工木浆可以随便代替的。在未来五年,我国纸张产量的增速依然可维持在7%-8%,而且,近几年将大量投产以木浆为主要原料的生活用纸、铜版纸、文化纸等,产品结构的改变也将增加对木浆的需求量。”

  这样一来,进口木浆的需求是不可减少的,也就导致进口木浆的价格在高位盘旋。

  据资料显示,2011年一季度我国共进口木浆346万吨,同比增长近30%。按目前的状况,我国今年进口木浆将达到1350-1400万吨左右,比之前预测的全年1270万吨,超了近100万吨。

  

      产能恢复下

  林地减少受资源性制约

  在部分机构预测需求增长的前提下,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进口木浆的价格目前处于历史高点,加之其产能的不断恢复,木浆后期不会有太大的上涨趋势。

  “去年木浆价格的走高,有很大原因是智利地震的影响,智利的(600433.SH)木浆产能占到全球的5%。”冠豪高新(600433)证券代表朱朝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在智利等产能的恢复下,木浆的价格波动不会太大,反而化工料的波动有可能比较大。但造纸业主要的原材料成本是木浆,原纸差不多70%的成本是木浆。所以今年造纸业受木浆的价格波动的影响不会太大。”

  不过,“由于国内木浆生产一般受制于林业资源,质量受限,所以我国木浆需求大部分需要进口。”黄薇表示,“因此长期依靠进口趋势不会改变。”

  “虽然有部分公司可以自己制浆,但是木材缺乏和制浆污染严重。尤其是林地的减少,理论上一般木材是3-5年的周期。”朱朝阳告诉记者,“总的趋势是,林浆的资源比较有限,虽然林浆产能有所上升,但全球的林地面积在缩小。”

  那么,在一定意义上,制浆企业更像一个资源性行业,受资源制约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际上新增产能较快的地区只有巴西,而据RISI 统计,2013 年前没有浆产能投放。

  显然,目前木浆产能并不是扩大,而是之前产能下降的恢复,加之林地资源的减少,虽然短期木浆的供需呈现稳定,但长期来看木浆还是一个稳中有升的趋势。

  造纸协会相关人士称,全球木浆需求将在2011年形成共振,中国与欧美木浆进口将同时增加,改变2009-2010年出现的此消彼长的状况。需求的增加也加大了供应,未来两年全球木浆工厂的开工率将持续上升,在改善木浆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同时,价格有可能呈现长期上涨的趋势。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