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外资撤离 等离子何去何从

编辑:chinafpd 2009-08-26 08:48:20 浏览:2006  来源:广州日报

  LG等离子模板厂改液晶生产线

  “小看液晶,大看等离子。”如今,这句曾是选择平板电视的“金科玉律”看来要改写了——液晶大小通吃,而等离子阵营则在萎缩。8月3日,LG电子表示,决定向其子公司LG显示器出售最近停产的南京等离子模块生产厂,将其改造为液晶模组生产线。

  原本就不被看好的等离子电视市场还能存在多久?不过,一直坚守等离子电视的长虹宣布,公司30亿元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申购告终,有980家机构专户和众多公众投资者踊跃申购,网上中签率及网下配售比例不到0.27%,“这折射出市场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对长虹等离子面板项目的看好。”进与退之间,等离子电视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吗?

  伤 外资撤离等离子大势已定

  8月3日,LG电子(中国)公司证实,LG电子已决定向其子公司LG显示器(LG Display)出售最近停产的南京等离子模块生产厂,并将其改造为液晶模组生产线。尽管是在LG体系中循环,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显示出LG收缩等离子、扩容液晶的策略。这对于式微的等离子电视市场而言,无疑又增添了一个“等离子衰败而液晶更强”的证据。

  业内人士表示,外资撤离等离子市场大势已定。据Display Search数据,2006年后,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占有率明显下滑:2006年到2007年,等离子电视全球出货量仅增长200万台,而液晶电视年增幅达1600万台;2008年,全球等离子面板出货1500万片,而液晶总出货量却已过亿台。

  “销量增幅明显表达了消费者对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的喜好程度。”本地一家曾经同时生产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家电厂商市场部人士如是说。据其分析,等离子式微,一是因为其适合做大屏幕而非小屏幕,相对液晶的“大小通吃”,产品线要单薄得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等离子面板厂商太集中,购买等离子屏的成本和风险都大于液晶屏。

  喜 长虹斥巨资力挺等离子

  8月5日,长虹30亿元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债申购火爆结束后,长虹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募集的30亿元资金当中,有10亿元用于等离子面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等离子的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吗?长虹相关人士介绍,虽然在中国市场,液晶电视市场规模远大于等离子电视,但国内彩电巨头并未同步“分享”这种高增长的市场,因为占据整机成本60%以上的液晶电视面板完全依赖进口,大宗利润回流至日韩等外资厂商。相比之下,长虹建成了国内首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触角伸向“原材料级”,更具竞争力。

  Display Bank预测,2008~2011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售量将增长约20%;销售金额将由251亿美元增长到335亿美元;同时,中国等离子电视销售量将由2007年的100万台增长到2011年的370万台,复合增长率约38%,高于全球市场的增长率。

  另外,LG也并非完全退出等离子电视市场,未来LG南京新港显示系统有限公司将同时负责液晶及等离子电视的生产;日立宣布将等离子面板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合肥,最终实现150万片(以42英寸计)的年产能,如果再加上长虹2011年计划实现的600万片(以42英寸计)年产能,中国内地将实现750万片等离子面板的产能。这绝对是一个令等离子产业上下游厂商都动心的数字。

  争 等离子:显像效果有天然优势

  液晶:大小通吃仍占主流

  据了解,受益于主动发光,等离子电视在亮度、色彩、动态清晰度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且等离子电视越做大越有成本优势,客厅显示终端的趋势也是越来越大。一些影音发烧友加入到等离子用户大军中来。喜欢看大片的,喜欢看体育节目的,也会选择等离子电视。今年“五一”期间,长虹仅在成都地区就销售6700台标价6999元的50英寸欧宝丽等离子电视,并且缺货预订2400台。

  “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长虹相关人士表示。然而消费者能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待等离子电视市场吗?消费者能重新在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间平等选择吗?

  “‘小看液晶,大看等离子’已不现实,因为液晶显然已经大小通吃。”业内人士认为,随着LED技术以及OLED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液晶电视已克服早前的“毛病”,不亚于等离子电视的显像效果。且液晶电视上下游厂商之众,消费者购买意愿之强,都表明液晶仍然是未来中国市场的主流。

  有报道称广州主要家电卖场内LG等离子电视已滞销。国美电器维多利店促销员表示,LG等离子电视已全部下架。而苏宁电器天河北店销售人员表示,LG等离子电视两年前就卖不动了。不被LG看好的等离子电视,会重新被消费者选择吗?这问题得还由液晶和等离子两大阵营来回答。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