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在今年CES上发表了业界首款的56吋4K2K OLED电视,除了展现其布局OLED电视的企图心外,也让市场首次窥视盛传已久,来自于Sony与友达合作下的正式产品。WitsView认为,在LCD电视市场上,整合能力经常与竞争优势划上等号,然而由于资源不断被瓜分,品牌力量被削弱,未来专业的分工可能取代全面整合,成为新一代主流的市场价值,也将进一步影响OLED电视的发展方向。
WitsView指出,台湾的面板产业近年来在技术上有来自韩国的挑战,在产能上则面临中国大陆面板厂的威胁,加上缺乏本土品牌的奥援,长期发展仅能仰赖外部客户的订单,处境越来越艰辛。虽然纵向整合不具优势,但台湾面板厂以专业零组件供应商自居的角色却是中立且鲜明的,除此之外,台湾友达与群创等面板厂仍持续在不同显示技术与产品上钻研,以AMOLED为例,友达除了已经投入相当的研发资源外,现在更已经掌握大世代IGZO的基板产能,虽然成熟度不若韩国,但相较于其他来自中国与日本的面板厂而言,在OLED产品的研发上已经有其领先的地位。
WitsView认为电视品牌重心的转移,是另一个影响OLED TV发展的关键。在CRT电视时代曾经呼风唤雨的日本品牌,却在LCD电视改朝换代之际逐步失去其竞争优势,这与这些品牌对于LCD面板这个关键零组件的取得策略有很大的关连。
其中Sharp与Panasonic不约而同以自身力量投入LCD面板生产事业,却也因为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面板制造反而成为拖垮品牌发展的沈重包袱;Sony虽然选择以合资方式与Samsung共同生产面板,但实际享受到合资案所带来的好处却十分有限,还还给了Samsung品牌壮大的机会,致使最终含泪让出电视品牌的龙头宝座。品牌与LCD制造整合的不成功结果,将成为日系品牌的策略借镜,在发展OLED电视时,重新检视资源合与专业分工的重要性。
韩国品牌LG于今年初正式开始销售OLED TV,然而因为成本昂贵、生产难度高导致售价居高不下,显示OLED TV的发展仅仅进入起步阶段,后续竞合的发展方向仍存有相当大的弹性。WitsView表示,台湾拥有专业的制造能力与庞大的生产基地,而日系电视品牌则在全球市场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与营销资源,在专业分工的执行下,制造导向的台湾与营销导向的日本若能顺利在OLED电视的发展上合作,除了可以省却不少资金的重复支出,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互补作用外,未来这样的组合还是具备相当的条件,与诉诸高度整合的韩国品牌相互抗衡。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