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技术学院 > 基础知识 >

屏幕0.1毫米:详解OLED发展史

编辑:admin 2014-02-18 14:17:58 浏览:2144  来源:

  自197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液晶屏的商用产品—手持计算器诞生以来,LCD液晶屏在消费级的“屏幕”市场上已经活跃了40多年,是时候寻找一个接班人了。

  尺寸似乎已经不再是最受关注的问题。相比单一的大尺寸,那种画面可以产生环绕感、更接近人的真实视觉感受的电视机或许才更受欢迎,至少电视机的生产商们愿意这样尝试一下。

  在9月份才结束的2013年柏林消费电子展IFA上,三星和LG都公开展示了这种弯曲式屏幕的电视机。而在韩国国内,这些产品在6月份就已经上市销售了。普通的液晶屏幕没有办法实现这种弯曲式的设计,新的屏幕种类的名称,或许就像人们看到一台弯曲屏幕的液晶电视那样陌生:OLED。

  它是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的简称,而电致发光是指当电流通过某种物质或这种物质处于强电场下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研究人员让面板中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层通电后发光,制造出了OLED显示屏。

  台湾面板制造商友达光电的相关技术专家解释说,OLED屏有着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像LCD液晶屏那样需要背光模块,因此具备较低的功耗、更轻薄的体积、极高的对比度,并且不会有液晶屏在视角和响应速度上的问题。

  其实早在2007年,索尼就曾制造出全球第一台OLED电视XEL-1。它的厚度仅有3毫米,对比度高达100万:1,响应速度是液晶电视的1000倍。唯一的缺点在于,它只有11英寸。

  “发光率低、寿命短,并且无法做出更大尺寸。”友达的技术人员介绍说这是行业内自OLED产品诞生以来,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在2007年之后几年,索尼、三星、LG等公司都先后推出过20英寸以上的OLED电视,但都是试制品,无法实现量产。

  在OLED出现之前,LED屏曾经是业内一度认为可以取代液晶屏的理想选择对象。LED显示屏其实就是由一组发光二极管排列而成,虽然可以做得比LCD液晶屏幕轻薄,但它还是无法脱离背光源,并且在对比度、相应速度、色彩的丰富程度等方面,也没有体现出更大的优势。

  OLED是在LED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品。它同样采用了发光二极管,只不过将内部的发光物质由金属替换为了有机物。OLED的出现也代表著OLED技术的第一次突破,是真正可以实现量产的OLED屏幕。但早期的OLED在发光效率、可实现的屏幕尺寸方面仍然存在局限—最初的OLED电视的屏幕尺寸就很少突破50英寸。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