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屏幕概念的炒作,从之前的IPS、AMOLED、SLCD的面板之争,到现在清一色标榜自己是OGS全贴合屏幕,如何如何轻薄、透光、图像“浮现”在屏幕上,苹果则貌似更为“高端”,传出了In-cell/On-cell的概念。煮机做这期关于OGS/In-Cell/On-Cell屏幕的科普,力求通俗易懂,望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大家了解真相。
要彻底了解In-Cell/On-Cell/OGS等等屏幕,就得先知道屏幕的基本结构组成。
从上到下,屏幕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层,保护玻璃(最上面橙黄色标注了Cover glass的部分),触控层(图中一点点淡蓝色虚线,标注了X、Y的部分),显示面板。
保护玻璃没什么好说的,康宁大猩猩玻璃就是。触控层的话,就是由ITO触控薄膜和ITO玻璃基板组成。显示面板可细分的程度高,这里只大致排列下:从上到下,分别是上玻璃基板(粉红色标注了Color filiter的区域,即彩色滤光基板),液晶层(蓝条),下玻璃基板(粉红色标注了Array的区域,即薄膜电晶体基板)。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保护玻璃/触控层与显示面板之间,一般贴合技术会形成一层空气(即图中标注了Bonding的金黄色区域),如果采用全贴合技术去除这层空气,屏幕反光会大大减少,点亮屏幕时就显得更为通透,熄屏时更加黑沉,没有灰白的观感。
传统的G/G、GFF屏幕,都是标准的保护玻璃+触控层+显示面板层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触控层。G/G屏幕的触控层是由1层ITO玻璃基板+1层ITO触控薄膜组成,GFF屏幕的触控层则有2层ITO玻璃基板+2层ITO触控薄膜(ITO:X和ITO:Y)。显然,G/G屏幕更薄一些。
今天各厂家标榜的OGS屏幕、In Cell/On Cell屏幕,为何值得拿出来吹嘘,是因为它们都是保护玻璃层+显示面板层的结构,少了一层触控层,更加轻薄。那中间的触控层哪去了呢?这正好是区分In Cell/On Cell屏幕和OGS屏幕的关键。In Cell/On Cell屏幕是将触控层和显示面板整合在了一起,OGS屏幕是将保护玻璃层和触控层整合在了一起。为了争夺产业话语权,触控模块厂商力推OGS,而显示面板厂商如LG、三星、夏普等则力推In-Cell/On-Cell。
可能还有人追根究底,既然In Cell屏幕和On Cell屏幕都是将触摸层和显示面板整合在一起,那如何区分In Cell和On Cell?这跟ITO薄膜嵌入显示面板的位置有关。所谓On Cell,就是将ITO触控薄膜放在了显示面板的上玻璃基板之上,三星几代Galaxy旗舰就是这么做的;至于In-Cell,则是将ITO触控薄膜放在了显示面板的上玻璃基板之下,一般是与液晶层融合在一起,代表机型是苹果的iPhone 5。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