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凯。
■财经人物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淀,“世界工厂”东莞的LED产业已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100多家相关企业分布在上游外延片,中游芯片,以及下游封装、应用及配套材料等各个环节中,而在产业链上游,东莞中镓半导体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中镓公司”)正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
近年来,东莞频频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科技东莞”的带动下,东莞不断加快自主创新的转型之路。去年4月18日,第三届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东莞市荣获2012年最具成长性创新型城市称号,而中镓公司则荣获2012年度最具成长性创新型企业称号。作为中国首家专业生产氮化镓衬底材料的企业,中镓公司在LED相关高精密设备制造等领域的“江湖地位”正日益突出。
技术领跑 氮化镓衬底材料填补空白
2008年,在广东省和东莞市政府的支持下,东莞光大企业集团同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共同合作设立的中镓公司正式进驻企石科技园。主要开发氮化镓衬底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材料,是目前国内光电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也是东莞目前专业从事LED上游衬底、外延片生产和相关精密加工设备制造的企业。
“近年来,中镓公司多次争取到省、市相关的科技专项扶持资金,并迅速用于技术和产品研发。”中镓公司总经理康凯说,目前,中镓公司以北京大学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以GaN复合衬底、蓝宝石PSS图形化衬底、GaN衬底激光剥离设备等为产业化突破口,已经拥有若干核心发明专利,目前主要产品PSS衬底产品已进入批量生产,微区激光剥离设备已经通过国内主要LED芯片生产商的产业化验证,并出口至美国。
“此外,公司目前在GaN衬底的生长装备技术、蓝宝石复合衬底技术以及蓝宝石图形化衬底产品等方面,均走在了国内前列。”康凯说,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LED产业基本集中在下游环节,多数企业集中在下游的封装和灯具制作环节,上游的核心技术及原材料制造并不强,而中镓公司目前已成长为东莞首屈一指的衬底制造企业。
“随着衬底产品线不断扩大,东莞LED产业链上游行业的话语权将越来越大,进而也会对东莞LED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康凯说。
管理创新 从项目指导到产品为主导
而公司近几年来的迅猛发展,与康凯着手进行的管理调整不无关系。2年前,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康凯投身中镓公司后,立即着手梳理公司的管理架构,寻找最具工作效率的工作流程,让以科技作为主打的中镓不断稳健前进。经过一番调整和磨合,康凯把原来公司那套以“政府和项目”为主导的工作思路,替换成以市场、客户和产品为主导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在康凯看来,无论哪一个产业,市场的导向与客户的需求,都是公司最应该注重和关切的方面。在找准了方向的前提下,努力思考如何让自身的生产体系、产品体系与品质体系如何跑在行业前端,并契合市场与客户的需求,这样才能取得发展先机。
不仅如此,康凯还引入水平化的管理,让更多的沟通与对接工作直接在公司各个中层部门中消化掉。“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努力做一个舵手,把握大方向,而不是充当裁判员,在一些琐碎的协调中消耗精力。”康凯说。
科研为本 承担多项地方和国家科研项目
康凯说,中镓公司近年来迅猛发展,科研团队是重要保证。2010年1月,广东省引进了首批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科研团队,中镓公司的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团队名列其中。这一团队成功填补了国内半导体上游氮化镓基衬底材料产业链上的缺口。
这个团队由北大宽禁带半导体研究中心由甘子钊院士带头的共9人创立(由北京大学多位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后等组成),后被评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受到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广东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康凯坦言,中镓公司在获得首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后,得到了省、市数千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这对于他们引进更多的科研创新人才以及科研设备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团队建立以后,申请专利有16个,承担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多个项目,成绩斐然。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中镓公司研发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PSS)、激光剥离设备被认定为广东省自主创新产品。
与此同时,中镓公司创新性地提出将前期研发、中试研究、产业化应用三者相结合的模式,避免了国内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较难的问题,有效促使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