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技术学院 > 基础知识 >

多图秒懂Micro LED:杀手级应用 缘何未显杀手本色?

编辑:liuchang 2016-12-06 09:52:31 浏览:1735  来源:未知

  它与LCD、OLED的比较

  相较于同为自发光显示的OLED技术,MicroLED不仅效率较高、寿命较长,材料不易受到环境影响而相对稳定,也能避免产生残影现象,但柔软度及可挠性则逊于OLED。

  Micro LED 应用于小间距显示屏产品优势明显,随着点间距微缩,传统 LED 封装成本占整体显示屏模块比重将大幅上扬。Micro-LED技术无须封装支架与金属打线,可降低传统SMD-LED 封装成本。

  Micro-LED 产品要求高波长均匀性,小间距用LED产品波长均一性更是要求严苛。目前量产标准下的蓝光LED波长均一性要求在±5~12nm,然而小间距显示屏波长均一性要求在±1-1.5nm。大批量、高精度转移制程提升制程产率,至少须达到99.9%。同时,PCB 也须达到客制化,以细线宽/线距与小钻孔开发,超高密度线路承载巨量Micro-LED像素,获取高画质显示效果。

  Micro LED发展简史

  Micro LED这个词出现的很早,早在2000年Cree就申请了名为「Micro-ledarrays withenhanced light extraction」的专利,随后相关论文发表也很多,但Micro LED还只是纯粹的学术研究。LED厂、面板厂也秘密研发多年,但仍未真正地走向商业化。

  Micro LED供应链

  主要厂家布局Micro LED现况

  全球的LED厂商虽相继启动Micro LED开发计划,但由于仍有瓶颈亟需克服,因此业界普遍认为Micro LED要进入商业化量产,可能还需要5~10年时间。虽然距离量产化还需有段时间,但Micro LED成为产业热点已是不争的事实,业界认为,只要在巨量转移的良率与精确度有所克服,在小尺寸应用上指日可待。

  Micro-LED 商业化三大阻力

  推动此项技术的厂商数量有限,难以形成强大推动力和产业转化能力

  核心技术如巨量转移等依然有待突破

  Micro-LED无法做成柔性显示,并且随着OLED的进一步成熟,可能在成本和性能指标上丧失优势

  他们这样看

  Micro LED用于穿戴式装置的技术障碍较低,可能作为实验性产品快速推出市场,但其市场规模比起电视、手机相对较小,所以对于日亚化而言属于最后市场,目前会聚焦发展的应用依序为显示屏幕、笔电、手机等。

  ——日亚化第二部门技术长坂本考史

  由于Micro LED体积很小,晶电的磊晶、晶粒制程上要配合移转设备和系统应用等厂共同开发。在磊晶和晶粒的制程,Micro LED成功几率高,至于明年能否量产出货,则还要很努力。Micro LED需要有很好的技术、专利能力,且要结合材料、设备、系统厂共同开发,进入门槛高,尤其有红色LED。晶电在杀手级应用上已具有优势。

  ——晶电发言人张世贤

  Micro LED是一项新技术、新应用,有机会增加LED的使用量,这也是隆达布局新应用的方向之一。目前已有不少公司都在布局,进度不一。至于何时可商业化量产,他认为,投入初期良率差,更多人投入后良率提升的学习曲线,不能省略。技术总是一代又一代推陈出新,隆达做好准备。

  ——隆达董事长苏峯正

  工研院经实测后认定Micro LED比OLED更适合用于穿戴式设备,待前者技术成熟后,价格相对更具竞争力。Micro LED技术不光是能应用于显示,也以整合多样感测器为发展方向,将在穿戴式设备、智能手机等应用扮演关键要角。但由于Micro LED在IC、检测、转移技术和应用各方面,都与现有LED产业链大不相同,因此LED厂投入研发Micro LED,其实并没有较占上风。不过,Micro LED一旦开发成功,台湾半导体、LED产业等都可望受惠,特别是可解决后者产能过剩问题。

标签: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