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团队研发新一代QRLEDs,光亮、节能突破新高度
据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科大)官网消息,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研究团队突破显示技术瓶颈,成功研发出全球最光亮、最节能的量子棒发光二极体(QRLED)。
中国科大团队成功开发低成本制备氘代酸碱新技术,对OLED器件寿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徐铜文教授、汪耀明特任教授和李震宇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在氘代化学品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厦门大学团队研究突破:量子点发光微球实现超高效和明亮的Micro-LEDs
微米级发光二极管(Micro- LED)以其超高分辨率、超高亮度、响应速度快、高对比度、低功耗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然而,传统无机III-V半导体LED小型化到微尺度(≤50µm)的过程中,面临着绿色和红色LED辐射效率急剧下降、传质困难、红绿蓝(RGB)像素驱动电压失配等技术和性能方面的挑战,严重影响了其商业化进程。
宁波材料所在有机螺环基团OLED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取得突破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葛子义研究员、李伟副研究员,联合华南理工大学苏仕健教授提出一种分子设计策略,将刚性 9,9'-螺双[芴](SF)单元全部或部分整合到B/N-分子内电荷转移(MR)发光核心中(图1),成功开发了含螺芴的MR-TADF材料体系SF-BN1、SF-BN2、SF-BN3 和 SF-BN4,它们具有高色纯度和高效率的特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成功制备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樊逢佳、林岳、胡伟团队通过给发光二极管(LED)“拍片子”,找到了纯红钙钛矿LED性能瓶颈的原因,并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纯红光钙钛矿LED。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7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手性半导体研究成果发布,有助于提高OLED显示屏性能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种有机半导体,可以使电子以螺旋模式移动,这可以提高电视和智能手机屏幕中OLED显示器的效率,还或将为自旋电子学和量子计算等下一代计算技术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