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华显示网 > 焦点专题 >

Mini/Micro-LED技术峰会|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孙小卫:Micro-QLED将为元宇宙提供最好的光引擎

编辑:chinafpd 2022-05-24 17:25:30 浏览:1311  来源:

  尽管Micro-LED和量子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竞争关系,但基于Micro-LED的微型主动发光显示技术与量子点颜色转换技术相结合,对于显示技术向高画质方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2022中国国际Mini/Micro-LED产业技术峰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以“未来显示之我见”为主题,介绍了南方科技大学在量子点显示技术领域的研发与应用进展,且分享了对未来显示技术发展趋势的个人思考。

  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SID Fellow 孙小卫

  孙小卫介绍,量子点是肉眼看不到的一种纳米材料,其晶粒直径在2纳米~10纳米之间,受到电或光的刺激会根据量子点的直径大小,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可以借助量子点发出能谱集中、非常纯正的高质量红/绿单色光,具有量子尺寸效应、量子效率高(~100%)、半峰宽窄(~20 nm)、色域广等诸多特点。

  同时,他还介绍了南方科技大学所属的扑浪创新和思坦科技两家企业。目前扑浪创新已经量产量子点膜,主要应用于LCD,未来也将作为Micro-LED的颜色转换层。不过,他也指出,“现在红色Micro-LED做得越来越好,有可能未来不需要颜色转换层,但是现在量子点作为颜色转换层还是最好的选择。”关于荧光粉膜,他也介绍,扑浪创新于2021年下半年已经向群创光电批量供货,主要应用于运动手表、佳能相机,且正在导入任天堂的游戏机,以及车载显示领域。

  像素化是OLED领域的技术难题,也是量子点需要解决的问题。孙小卫介绍,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北大深研院、TCL华星开发了电沉积量子点图案化技术,通过调节电沉积电压和量子点浓度,可以在数纳米到数十微米的范围内精确调节图案化量子点薄膜的厚度,实现了大于 1000PPI 的全色大面积量子点(QDs)图案化彩膜及高性能 QLED 器件的制备。

  同时,他也介绍了暂未成熟的量子点喷墨打印。尽管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厂商都投入了很大研发力度,但量子点墨水一直也是技术难点。为此,南方科技大学首创采用三溶剂QD墨水的方法,以及真空渐变退火工艺,实现了高效长寿命的印刷电致发光QLED器件,其中红色和绿色喷墨打印量子点发光器件在1000cd/cm2下半衰寿命分别可达25100h和20655h,完全可以满足10年的商业寿命。不过,他也指出,蓝色的量子点墨水还达不到性能要求,还有比较长的距离要走。

  孙小卫介绍,量子点在某些领域其实和Micro-LED有一些竞争关系,比如硅基Micro-QLED。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已经联合东南大学、扑浪创新、芯视元成功点亮全球首颗单红/绿色Micro-QLED。该微显示器件仅0.39英寸,可以实现5650ppi,亮度可达13000nit,“Micro-QLED将为元宇宙提供最好的光引擎。”

  “未来裸眼3D也将是未来显示技术方向之一。” 孙小卫认为,目前很多企业都在研发3D显示技术,比如索尼就开发出了眼感应光场显示器;三星与首尔大学采用空间光调制器实现交互式全息显示。然而,谷歌的光场显示可以让两个人通过屏幕就感觉对方就坐在你面前。他表示,“对除了显示以外,对个的传输系统也是有很高的要求,实际上也非常契合国内5G发展趋势的,将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已华为联合创建实验室,采用柱透镜的技术,开发了8K的3D显示屏。

  他也指出,由于分辨率不断提升,以及像素的相干性,LCD因借助背光源发光不适合做未来3D显示,而OLED和激光显示难度也比较大,只有Micro-LED和量子点是比较适合做3D显示的技术,不仅可以做到高分辨率,相干性也比较好。另外,他也认为,“除了显示以外,还可以做探测、传感、通信,而且可以把很多东西都融合在一起,这是未来显示的发展趋势。只有不断通过技术突破才能不断创造新价值,然后把产品不断的往前推,未来我们将像印刷报纸一样生产显示屏。”

  2022中国国际Mini/micro-LED产业技术峰会录播

  扫码进入

标签:
Micro-LED 孙小卫
相关阅读

关注我们

公众号:china_tp

微信名称:亚威资讯

显示行业顶级新媒体

扫一扫即可关注我们